232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落戶”鄉村
摘要: 今年暑假,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畢業生楊東翰到鹽城東臺市三倉人民醫院當了一名輪轉醫生。楊東翰從小的愿望就是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不過,他和很多年輕人的選擇不一樣,
今年暑假,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畢業生楊東翰到鹽城東臺市三倉人民醫院當了一名輪轉醫生。楊東翰從小的愿望就是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不過,他和很多年輕人的選擇不一樣,他選擇來到位于蘇北的基層鄉村醫院。
當然,像楊東翰這樣的年輕人,也正是現在基層醫院急需的。楊東翰的經歷證明了一切。他所在醫院的每個醫生工作強度都很大,“基層大部分一線臨床醫生,國慶中秋一天都沒有休息”。很多臨近退休甚至已經做了爺爺的基層醫生,還承擔著長期值夜班的任務。
從2014年開始,江蘇醫藥職業學院招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這些學生畢業之后,將到基層醫院工作,就是為了破解農村基層衛生醫療改革中長期存在的“年輕人下不去”的問題。
楊東翰是該校2014年招收的第一批全日制3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3年過去,第一屆260名畢業生今年暑假已經畢業,他們的去向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近期,江蘇醫藥職業學院交出一份答卷,2014級臨床醫學專業共有260名畢業生,其中到基層衛生院和社區服務中心就業的有232人,剩下20多人選擇了升學或出國。
“這是改變鄉村醫院人才短缺邁出的一大步。”鹽城大豐三院院長熊建成至今還是有些興奮,“現在制度上發生變化了,大專生也可以入編制。”
在這之前,熊建成看到的是蘇北大部分鄉村醫院都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狀況,老的一批醫生退下去了,新的醫生卻招不進來。
“放射科、超聲科是醫生短缺‘重災區’,臨床主要是全科、外科與兒科缺編較嚴重,醫生短缺已造成部分科室運轉困難,部分項目無法展開。”熊建成分析說,老醫生留不住,人才流失;年輕醫生招不進來,人員出現斷層。
熊建成認為人才流失的一個原因是醫院財務核算制度。“吃大鍋飯,績效工資有限制,手術不讓做,大家積極性下降,醫務水平也下降,慢慢就造成了人才流失。”
年輕人不愿留在基層醫院有制度原因。熊建成說,早先鹽城市有編制限制,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學生才可獲得醫院編制。為此,大批醫學專業大專生被擋在門外。另一方面年輕人都向往大城市,極少有人愿意留在鄉鎮當一名基層醫生,導致鄉鎮醫生越來越難招,以至于出現人才斷層。
讓熊建成擔憂的是,他所在的醫院在市區這樣的情況已算是好的了,“那些村衛生室現狀可能更糟糕。”村衛生室規模較小,通常只有兩到三人運營,但一些衛生室往往只有一個人,并且人員老化,很難找到合適的青年醫生“接班”。
據介紹,目前江蘇有約1200個鄉鎮衛生院,有約1.5萬個村衛生室。而江蘇有12所高校開設醫學專業,十多所相關高職院校,醫學生數量全國最多。
江蘇省衛計委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有一半本科生畢業后沒有從事醫生職業。現在大醫院招人不要本科生,即使是博士生還要挑選,縣級醫院招人基本都要碩士,而基層衛生所需要大量本科生,本科生卻不愿意下基層。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作為一家從1958年就開始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學校,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辦學基礎和經驗,但由于種種原因,學校卻不能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
直到2013年才出現轉機,基于蘇北乃至整個江蘇省基層鄉村醫生短缺的狀況,在江蘇省衛生類高職院校臨床醫學專業申辦評估中,該校是唯一通過并獨立開設全日制3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學校。2014年7月,教育部破例批準該校恢復臨床醫學專業招生。
值得關注的是,2014年和2015年該校臨床醫學專業文理科最低錄取分分別是272、282和283、271,其中還有部分同學分數超過本科錄取分數線。
對于基層緊缺的臨床醫學人才,該校在臨床醫學專業復辦時就制訂了明確的人才培養方案,并依據國家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計劃。
院長喬學斌介紹,要培養好臨床醫學人才實行“雙對接”,即課程設置對接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要求,課程內容對接基層崗位要求,不斷提高學生基層崗位勝任力。
目前,該校在泰州、邳州等地建立了20多所臨床學院,輸送二年級學生駐點學習,各臨床學院班配備“雙班主任”,校內班主任對接醫院兼職班主任,每月赴各臨床學院參與學生管理,并協助學生在教學醫院開展主題活動,學校每學期赴臨床學院組織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提高臨床學院指導教師的教學能力,為培養合格的基層衛生人才奠定扎實的基礎。
該校2014級臨床專業學生凌婷婷說,鄉鎮醫院需要全科醫生,所以學校課程設置涵蓋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藥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等一系列課程。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知識儲備,為像凌婷婷這樣的學生回到鄉鎮當一名合格的醫生,打下了良好基礎。
“我的同學大部分都回到了基層。”凌婷婷最終如愿回到社區醫院做了一名鄉村醫生,當初選擇這個專業時,她就決定回到基層。在鄉鎮社區當一名鄉村醫生,讓她感觸最深的是:“在這里接觸到的病人健康觀念都不是很強,而這正是我們需要努力去改變的。”多數時候,凌婷婷看到病人家屬露出微笑感謝,她覺得“做醫生還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雖然很多醫院今年已經接收了第一批大專畢業生,但他們還需要經過兩年規培期后才能進入崗位。為了減輕村衛生室壓力,改變“一人撐”現狀,規培期間,這些年輕人已經進入村衛生室協助工作。凌婷婷說:“雖然現在還沒有處方權,但我們會繼續提高自己,服務鄉鎮,服務農民,做一名有溫度的鄉村醫生。”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