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氤氳苗尖寨
摘要: 圖為苗尖寨風光。 一縷炊煙在一戶人家的瓦屋頂搖晃,又一縷炊煙在一戶
![]() |
圖為苗尖寨風光。 |
一縷炊煙在一戶人家的瓦屋頂搖晃,又一縷炊煙在一戶人家的瓦屋頂搖晃,村莊的炊煙在高山頂搖晃出了一幅濃郁的鄉愁風景畫。
這個村莊就是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唐灣鎮高山上的苗尖寨。苗尖寨距今有400年歷史。寨子現有30來戶人家,清一色吳姓,據考證,其始祖明末從江南避難而來,躲避到這高山凹里,冀望風調雨順,瞄(苗)準了“二姑尖”峰,便在峰前方安營扎寨。這是傳說中苗尖寨名的由來。苗尖寨地處高山頂,陽光充足,植物生長茂盛,苗兒尖尖地往上長。
是寨必有寨門,苗尖寨的寨門是毛竹做的,飛檐翹角,“人間仙境在此地,世外桃園無他鄉”——寨門上的對聯暗含了苗尖寨的隔世悠然。進寨一路懸掛的紅燈籠,讓人不由得想起舊時紅彤彤的年。
山高皇帝遠。因為與世隔離的緣故,現今的苗尖寨古村落與古遺存保存完好。整個寨子布局規范嚴謹,現存古屋120余間,房屋內部為上、下兩層的木質框架結構,有門樓、主通道、中廳、正堂及東西廂房。屋屋椽脊相連,形成一個整體。戶戶弄堂相通,組成一個大家庭。
高山頂上的苗尖寨,斑駁的土墻,歲月漂白的黑瓦,門樓子上懸掛的清同治年間“寶婺增輝”匾額,已灰暗了的花轎,還有房屋之間夾雜的桃樹梨花,處處是舊物,滿眼是鄉愁。
苗尖寨地處高山凹,參天的枝條從三面的山頭朝向凹里,把寨子遮蔽得只剩下層疊交錯的瓦頂。從兩山交錯的高處縫隙朝下看,落在凹深處的寨子就像一座古剎。
苗尖寨人家恬淡,一戶老夫妻倆坐在屋場子上曬太陽,爺爺閉著眼,奶奶專注地看著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吃食。一只冠頂紫紅高高翹立的大公雞特有意思,它緊跟著老母雞與小雞,頭昂著,目光巡視四方,似乎在防范。家家戶戶屋檐邊都碼著砍成一尺長的柴火,有些人家屋場上還交叉地架著柴火,讓人聯想起電視劇里舊時山寨攔截外來者設置的柵欄。
鄉愁是苗尖寨的魂。鍋灶里火舌歡快,鍋臺邊主婦不停地翻炒著翠綠的菜。萵筍、青菜、茼蒿、竹筍已經端上桌來,“當家的”抿著桐城老酒,“來!不見外!搞一盅子!”對外來客喊。這舊時鄉村里隨處可聞如今再難聽到的溢滿鄉愁的話,在苗尖寨聽到,格外的暖融。
如今鄉村空巢,中年人都難見到,更何況青年人。可是在高山上的苗尖寨卻能見到。一位著紅衣裳的姑娘系著圍裙,套著袖筒,一手挽著一只大扁籮筐,打家里走上坡,嘴里還哼著山歌,后面緊跟著同樣挽著扁籮筐的她的父母。
山上不是毛竹,就是茶樹,毛竹與茶樹之間夾著小路。走著一群談笑風生的婦女,她們戴著草帽,扛著鋤頭,急匆匆地往高山上享有盛名的桐城小花茶基地去。坡上高高立著披掛紅綢布代表鄉村風水的五棵松,天藍得說不出來的純,藍天上有悠悠的像棉朵似的云。
雨天,雨霧在山凹里散不出去,苗尖寨的男女在家里縮著,女人們納鞋底聊天,男人們飲茶看天井上面的天。鄉愁在高山頂的苗尖寨氤氳。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