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區非遺演出別演過了頭
摘要:“文旅結合”是近年來各地在文化和旅游兩大領域發展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趨勢。早在2009年9月,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就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
“文旅結合”是近年來各地在文化和旅游兩大領域發展中不容忽視的重要趨勢。早在2009年9月,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就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文化與旅游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重視和推動兩大領域的融合發展。非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旅結合”的熱潮下也成為了許多地區文化對接旅游業的重要資源之一。不少地區將當地的非遺項目特別是表演類的項目引入景區,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進行挖掘、包裝、推介。
毋庸置疑,非遺與旅游的“牽手”給雙方插上了翅膀,非遺演出賦予了景區更深沉的文化內涵、更豐富的游覽內容、更充實的心靈體驗。而在旅游業的帶動下,大量游客也通過這一演出窗口認識、了解了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甚至對非遺產生了更多興趣,非遺保護理念也因此更為深入人心。但是在具體的實踐中,筆者也留意到,一些景區的非遺演出在宣傳和推介非遺項目時存在偏差,在非遺節目的呈現方式上也需要改進。
比如,筆者曾見過這樣的表演。舞臺上,干冰機噴射出一團團白煙,舞臺燈光亮起,主持人介紹即將上演的是一個表現侗家人日常勞作情景的節目,然而實際呈現的卻是一群侗族小伙子在氣勢磅礴、跌宕起伏的伴奏音樂下邊唱邊舞。整場演出下來,觀眾大概無法領悟侗家人在梯田上辛勤勞作的狀態,反倒是有一種到了黃土高原的錯覺。同場演出中還有一個節目,是一群侗族姑娘演唱侗族大歌,然而,為了展現侗族人制作侗布的情景,表演唱竟然搭配上了猶如潺潺流水聲的音樂伴奏……稍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多聲部、無伴奏、無指揮的自然和聲是侗族大歌最為典型的特征,而節目中的音樂伴奏不僅畫蛇添足,而且干擾了觀眾欣賞大歌表演。
同是表現類似的非遺主題,在離這個侗寨景區不遠的另一個侗寨,筆者欣賞到了一場更顯質樸卻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出。沒有華麗的舞臺和燈光、音響等,只是在鼓樓前的廣場上表演,幾位侗族青年用簡單、純粹的歌舞展現了侗族年輕人在勞動時的干勁兒十足;由全寨男女老少共同合唱的侗族大歌,更是以清泉般的歌聲征服了在場的每一位觀眾。筆者留意到,在他們表演期間,間或有些小孩子甚至是小狗跑來跑去,但是這些不僅不會打斷、影響演出,反而更顯示了侗家人包容自在的生活態度。
平心而論,人們在旅游時最希望了解的不僅是當地的自然風光,還有當地人的生活和文化。因此,非遺演出過多的演繹、過度的包裝,不僅不能讓觀眾“買賬”,也使得真實、具有民族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失去了本色。忽略了非遺項目的典型特征,對非遺項目缺乏了解而草率地將非遺節目呈現給觀眾,很可能會讓國內外的觀眾對我國的非遺項目產生誤解,甚至質疑其文化價值,這樣不利于非遺項目的弘揚和傳播。
因此,旅游景區的非遺演出應該適時進行反思、改進,同時以積極、嚴謹的態度向專家咨詢、學習,如此才能讓“非遺+旅游”真正相得益彰,以非遺為靈魂、以旅游為載體的“文旅結合”才能更顯實效。(王學思)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文化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