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學”流言榜:葡萄上的白霜是農藥?
摘要: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趙竹青)紛擾的信息之下,真相究竟如何?日前,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8月科學流言榜”,解答了&ldqu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趙竹青)紛擾的信息之下,真相究竟如何?日前,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8月科學流言榜”,解答了“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喝純凈水會讓人形成酸性體質,導致鈣流失”等11條流言背后的科學真相。
1. 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
流言:
收藏家、文物鑒賞家馬未都有個放了400多天的西瓜,現場切開后內部空了,紅瓤不見了,也不見腐爛。對此,馬未都先生聽人說是西瓜表面噴了防腐劑造成的,并對食品安全問題提出質疑。
真相:
“400天不腐西瓜”的視頻在朋友圈瘋傳之后,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轉發一篇題為《馬未都,不懂別瞎說!西瓜400天不腐挺正常!》的文章,援引食品安全專家、果殼網科學顧問鐘凱的觀點進行辟謠:這個西瓜是正常的,根本不是防腐劑,也不是什么食品安全問題,西瓜的“不壞之身”只是風干現象,這個現象在絲瓜、葫蘆、橙子等瓜果中都會出現。
鐘凱解釋說,西瓜皮表層堅韌,但實際上是可以呼吸的,雖然表面有少量天然蠟質,但在呼吸的過程中西瓜的水分依然會流失。如果西瓜表面沒有外傷,就不容易受到細菌、霉菌的侵擾,這個西瓜應該是儲存在陰涼或溫度適中的地方,且通風良好,因此可以迅速脫水,當水分揮發到一定的程度,病菌就算侵入也難以存活繁殖,也就不存在腐敗的問題。而馬未都展示的這個西瓜皮比較厚,切的時候不好切,說明瓜皮致密且里面的纖維比較豐富,這就讓西瓜具備了一定的保持形狀的能力,不會像橙子那樣表面皺縮。另外,西瓜的品種、成熟度也很重要,比如沙瓤西瓜更容易風干,成熟度高的西瓜糖分多,水分相對更少。“總而言之,這個西瓜只不過是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實現了不壞之身,跟食品安全、防腐劑什么的根本沒關系。”
2. 狂犬病疫苗無用?
流言:
西安市龍女士在6月20日被狗咬傷腿部、雖然及時注射了四針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發死亡。“狂犬病疫苗無用”開始在網絡上流傳。
真相: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全球范圍內,除南極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99%的狂犬病病人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全球每年有超過50000人死于狂犬病。直到今天,狂犬病依然是全球唯一發病死亡率接近100%的疾病,也是目前治愈率最低的疾病之一。但實際情況是,狂犬病通過注射疫苗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目前,我國對注射狂犬病疫苗有著細致而嚴格的規定,中國疾控中心印發《狂犬病預防控制技術指南(2016版)》中明確規定“II 級和 III 級暴露者,應在被咬傷后的第 0、 3、 7、 14 和 28 天各接種 1 劑,共 5 劑狂犬病疫苗,并盡量使用同一品牌疫苗進行接種”此外,如今不少醫院也會給患者注射免疫球蛋白,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實際上是用狂犬病毒免疫動物后獲得的一種抗毒血清,能對應地中和狂犬病毒,對于增強咬傷后機體免疫力,促進傷口恢復具有很好的作用,當咬傷達到一定程度時,則必須要注射,從而對病毒起到封閉作用,和疫苗應用一樣,注射越早應用越好。
但注射狂犬疫苗后,確實依然有發生意外的可能性。比如傷口很深,導致處理不徹底;或者在注射疫苗前,狂犬病病毒已順著神經開始蔓延,最后形成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導致呼吸衰竭;還有可能是注射了疫苗后,患者的體內還沒有產生抗體,狂犬病病毒已經開始沿神經蔓延。但這不能斷言狂犬疫苗是無用的。
3. 產婦坐月子不能吹風對嗎?
流言:
前不久,臨淄一位剛生完孩子的女性患熱射病搶救無效死亡,原因是囿于“坐月子不能見風”的傳統,捂月子引起了中暑。坐月子的傳統習俗還要求月子中的產婦不能洗澡,不能洗頭,不能運動,不能刷牙......
真相:
坐月子,一方面是為了促進產婦生理上的恢復,另一方面是為了保障產婦心理上的健康。在生理上,從胎盤產出到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至正常狀態,一般需要6周。這個時間段,稱之為產褥期(puerperium)。產褥期的婦女,各系統都有一些特殊表現。
產褥期女性生理上變化最大的是生殖系統。分娩以后,子宮的體積逐漸收縮、子宮的內膜不斷再生;懷孕期間,子宮內膜上形成的蛻膜,變性、壞死、脫落,從陰道排出,這就是惡露(lochia)。惡露必須及時清潔,否則可能會引起感染。因此,適當地洗澡,保持清潔,對產婦的身體健康更有益。
產褥期女性的第二個變化,是循環系統的變化。循環系統的變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血液含量的變化。孕婦是“一張嘴養兩個人”。既要保證自身的需求,又要給胎兒提供養分,因此,懷孕期間,身體會制造大量的血液,供應子宮。生產以后,隨著子宮的縮小、復原,這些多余的血液便涌入產婦的體循環。在產后72小時內,產婦的循環血量會增加15%~25%。為了把這些多余的血液排出去,產婦會分泌大量的汗液,也就是常說的褥汗。如果不及時清潔,同樣可能引起感染。因此,洗頭,洗澡都是必要的,適當通風幫助產婦散熱排汗也是必要的。
產褥期女性循環系統的另一部分變化,是血液狀態的改變。生孩子雖然是一個生理過程,但是難免伴隨著創傷。在產前和產后早期,產婦的血液都會處于高凝狀態,特別容易凝結;這樣,當胎盤剝離出現創面時,血液在創口處迅速凝結,就會減少產后出血,從而確保產婦的安全。但是,處于高凝狀態的血液也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對于產后婦女,鼓勵運動、切忌久臥。適量的、循序漸進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效減少血栓形成。
4. 大蒜真的可以防癌嗎?
流言:
最近有人聲稱多吃大蒜有預防癌癥的作用,還說“用蒜泥敷臉可以祛痘”。
真相:
大蒜的鱗莖中含有兩種物質,分別是蒜氨酸和蒜酶。正常情況下,蒜氨酸和蒜酶各自獨立、穩定存在,井水不犯河水。當大蒜經過加工或者物理機械破碎(比如把大蒜搗成蒜泥)后,蒜氨酸和蒜酶相互接觸,蒜氨酸在蒜酶的作用下分解,產生一種具有強烈臭味的物質,叫作大蒜素。
大蒜素的作用很多,最受矚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殺菌作用,一個是抗癌作用。有研究表明,大蒜素不僅可以阻斷亞硝酸胺(一種化學致癌物)的合成、而且可以競爭性地與亞硝酸鹽結合,減少亞硝酸鹽類對正常細胞的侵害。
但是,這個結果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在動物實驗和人體對照實驗中,并沒有得出大蒜對癌癥預防有積極作用的結果。而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也早就明確指出,“不推薦任何膳食補充劑預防癌癥”。
對于“用蒜泥敷臉祛痘”這種說法,雖然大蒜素具有殺菌功效,但是一來,有更加安全、有效的藥物,二來,并非所有的痘痘都是因為細菌感染,三呢,大蒜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拿蒜泥敷臉,恐怕還沒等痘痘下去,皮膚病就找上門了……
5. 一盤蚊香=六支煙?
流言:
最近有一則新聞稱:“安徽一家五口,點20盤蚊香開空調睡一晚后,身體不適。”隨之而來的:“人長時間待在點燃蚊香的房屋中會中毒”、“一盤蚊香等于六包煙”等言論開始在網上流傳。
真相:
符合安全標準的,市場允許銷售的蚊香,大多是以除蟲菊酯作為殺蟲劑。除蟲菊酯是一種模擬天然除蟲菊的合成殺蟲劑,對昆蟲具有強烈的觸殺作用,它可以擾亂蚊蟲的神經系統,使其死亡,真正的低毒高效。
除蟲菊酯在蚊香中的含量很低,對人類毒性不高,也沒有致癌致畸效應。而且菊酯類物質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可用于防治衛生害蟲的農藥,生產時其用量已被嚴格規定,廠家在生產之前會做毒理實驗,確保安全才能獲得登記號用以生產。
一般來講,這種蚊香如果充分燃燒,對人是安全的。但是如果燃燒不充分,就可能會產生多環芳香烴、一氧化碳、PM2.5、羰基化合物、苯等有害物質。因此,蚊香的使用方法很重要。我國對盤式蚊香有詳細要求:連續燃點時間、藥效、有效成分含量等都有標準。專家指出,只要正確使用,并不會對人體帶來傷害。至今為止,尚未發現因為接觸擬除蟲菊酯而引起的中毒現象。
友情提示,盡管低毒,但是蚊香燃燒后產生的煙霧對人的呼吸道有刺激。當家有嬰幼兒、孕婦、老年人或是哮喘病人時,最好使用物理防蚊法,比如蚊帳、紗窗、紗門等。大家也可以使用電熱蚊香片、電熱液體蚊香,它們有效成分和盤式蚊香一樣,但是不會產生煙霧、刺激性小。當然,使用時也要注意電器安全。
6. 按“333”食譜不鍛煉也能瘦?
流言:
最近朋友圈里有一種減肥食譜特別火爆,宣稱照著吃一個月,不用鍛煉也能瘦。這套食譜的核心是:全天主食都要以粗糧為主,蔬菜盡量生吃,加工程序越少越好,還要遵守三分之一碳水化合物、三分之一蛋白質、三分之一高纖維的“333”法則。
真相:
粗糧真的是減肥 “法寶”嗎?北京積水潭醫院營養科主任趙霞說,小伙伴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粗糧的熱量。100克大米的熱量是347千卡,而100克高粱米則是360千卡,100克薏米是361千卡。其實粗糧跟大米的熱量差不多,之所以說粗糧能減肥,是因為粗糧含有較高的膳食纖維,能延緩血糖的升高,增加飽腹感,并不是因為它們熱量低。
粗糧質地粗糙且口味單一,難以下咽,所以很多人會在粗糧中加入大量糖、油,或者把粗糧加工得過于精細來改善口感,雖然這樣口味會大大改善,但是會使粗糧中的脂肪和糖分增多,也增加了熱量。而過于精細減少了膳食纖維,對于想要減肥的人來說沒有達到減肥的效果。
減肥食譜里建議生吃蔬菜且加工程序越少越好,目的是為了減少油脂及調味品的攝入,降低熱量攝入從而減輕體重。趙霞指出,從營養學角度分析,這樣的飲食方式是不科學的,生吃蔬菜不一定營養成分更高,有些蔬菜熟了吃更有營養,比如西紅柿加熱過程會釋放番紅素,胡蘿卜與脂類加熱后,其中的胡蘿卜類更容易被身體利用吸收。大量食生菜,如果改變了減肥者平時的飲食習慣,有可能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胃腸消化能力減退,長此以往可能會影響消化吸收功能。趙霞表示,比較好的烹調方法是和減肥前的烹調方式相差不要太大,減肥后也不會因烹調方式改變出現體重反彈。因此,減肥與健康應該兩不誤,蔬菜生吃和熟吃互相搭配,才能對身體健康更有益。
在減肥領域,“333”飲食法則很是受寵。但趙霞認為,一份健康的減肥食譜,比例應該有科學性,食材不應保持不變,反而要變換更多的花樣,使自己每天的飲食結構熱量合理、營養均衡。這種朋友圈推薦的食譜,雖然可以減掉體重,但長期堅持會損害身體健康。
7. 加了“膠”的食物,到底能不能吃?
流言:
網上常有“XX食物如何如何,原來是加了膠”的報道。
真相:
“食用膠”是一大類食品原料,多數是碳水化合物,分子結構跟淀粉很類似,也有一些是蛋白質,最常見的是明膠。因為大家對食用膠不熟悉,所以經常想當然地認為是“化學工業產物”而本能地排斥。常用的食用膠其實都是“天然產物”:瓊脂和卡拉膠是海藻的提取物;明膠是從動物的皮或者骨頭水解熬制而來;果膠主要來源是橘子皮和蘋果榨汁后的殘渣;阿拉伯膠、瓜爾豆膠、槐豆膠,都是從相應植物的種子中提取而來的;黃原膠由微生物發酵得到,類似于醬油、酒、醋、味精等。
不同的食用膠可以改善食物的不同性能。比如許多蛋白質在酸性條件下不溶解,而很多人又喜歡酸性飲料的口味。加入適當的果膠,讓其和蛋白質連接,就可能使蛋白質在酸性條件下溶解,從而獲得清澈透明的酸性飲料。在面條中加入適量的食用膠,也可能使得面條更筋道,也是一種改善。還有一些食用膠本身也被當作膳食纖維,比如果膠、瓜爾豆膠、瓊脂等。膳食纖維能夠提供飽腹感,但是不產生熱量,對減肥有幫助。
實際上,食用膠的使用并不是現代食品技術的創造。傳統烹飪的基本技術“碼芡”,就是通過淀粉在加熱時形成薄薄的一層膠狀物來防止肉中水分的流失,從而保持肉的鮮嫩。而“勾芡”,則是利用淀粉形成的糊狀把調料粘在不容易入味的食材上面。牛肉羹、玉米羹這樣的食物,更是依靠淀粉來增稠獲得口感——不增稠的話,就成為清湯了。還有許多傳統小吃,也是用食用膠制作的,比如涼粉、冰粉、石花菜、皮凍等。
除了淀粉,其他的食用膠是作為食品添加劑管理的。食用膠本身的安全性很高,一般都不需要限制用量,也就不存在“過量”“超標”使用的問題。
8. 喝純凈水會讓人形成酸性體質,導致鈣流失?
流言:
長期飲用純凈水會導致體液越來越酸,變成酸性體質;而且還會引起營養流失,鈣流失,導致肌肉無力和軟骨病。
真相:
人體沒有酸性與堿性之分,因為人體自身有強大的酸堿調節功能,外界對其影響是很微小的,即使人體攝入有酸性或堿性物質,也會被這種調節功能很快中和。譬如我們胃里的胃液pH值是2.0左右,即便是喝下所謂弱堿性的水,到胃里已經徹底酸化了。然后到了腸道,甭管什么水又變成堿性了,這是我們消化道細菌喜歡的環境。人體體液的正常pH值在7.35—7.45之間,盡管機體在不斷產生和攝取酸堿類物質,但是體液pH值并不發生明顯變化。這是因為一方面人體體液是一個緩沖體系,pH值受外界影響較小;另一方面,肺和腎的調節作用會減輕pH值的顯著變化。長期飲用純凈水并不會導致體液越來越酸。
膳食是人體攝入營養元素的主要途徑,水的作用非常小。營養流失和自然條件、年齡、運動量、體質等都有關系,并不是喝水就能起決定作用的。人體體液中的離子濃度是相對平衡的,鈣離子也不例外。導致缺鈣的最主要因素是膳食鈣攝入量不足,與激素水平、維D水平、陽光照射、運動量等也相關,跟喝什么水沒有關系。中東地區的老百姓基本都是喝純凈水,也沒有出現大面積缺鈣問題。目前并沒有科學證據表明純凈水會導致人體鈣的流失,“飲用純凈水有害健康”的說法更缺乏足夠科學依據。
水在人體內主要作用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而并非給人體提供營養。即便是“含有更多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礦泉水,也無法補充人體骨骼發育所需的鈣、鎂等重要礦物元素。中飲協[2015]78號《關于飲用純凈水的安全聲明》文中也提到:作為指導各國安全飲水的權威文件,世界衛生組織WHO的《飲用水水質準則》從未對水中礦物質含量做過任何推薦。目前,沒有權威研究證明日常喝純凈水會危及健康,被普遍公認的觀點是每日攝取的礦物質主要來源是食物,而非飲用水。
9. 遇到地震時“生命三角求生法”能救命?
流言:
地震來時,要在能形成三角形空間的位置躲藏,例如地震發生時在床上的則要翻身下床趴在床邊,在室內活動的人要到桌子、冰箱、沙發旁蹲下等,理由是當倒塌物壓到這些物件上時,三角形的空間可以讓人幸存或減少傷害。
真相:
“生命三角求生法”并不靠譜。因為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生各個方向上的平晃,而其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墻體外倒、墻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在觀察地震廢墟時,盡管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三角空間”。不過,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么地方會有所謂的三角“求生空間”。
地震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紹燮對記者表示,這種“生命三角”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個偽命題,因為床、桌子、汽車等一些原本你指望用來支撐“三角”的支撐物在地震中可能很快就倒下、被壓扁或者滑到他處了。另外,在“生命三角”形成之前,你可能早就被飛來的各種雜物砸傷。
10. 吃蟬蛹真的“大補”嗎?
流言:
近日有報道稱,廈門一小伙認為蟬蛹是大補之物,在外用餐時點了份油炸蟬蛹,吃后卻休克倒地,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
真相:
蟬蛹,俗稱肉骨龍、解拉猴、爬扎猴、節溜龜、雷震子,是東北、華北等北方地區常見的一種昆蟲。蟬蛹含有非常豐富的蛋白質,每百克蟬蛹中,蛋白質的含量就高達68克。這是否意味著人服用蟬蛹可以“大補”呢?
事實上,蟬蛹蛋白質充足并不能夠和營養價值劃等號,因為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主要取決于其所含有的氨基酸種類、數量和結構比例。而蟬蛹中雖然含有多種氨基酸,但并不包括人體所必需的色氨酸和蛋氨酸,這也就大大降低了蟬蛹的營養價值。另外,蟬蛹中含有鐵、鋅、錳等多種人體必需礦物質,但卻因鐵的含量較高,鐵、鋅比例不適宜,直接影響了人體的吸收效果,因此并不能作為補充礦物質的主要食物來源。
那么,食用蟬蛹為何會致人休克? 這是因為該報道中的“小伙”對蟬蛹過敏而不自知。蟬蛹中所含的蛋白質、氨基酸都是大分子物質,屬于異性蛋白,攝入后會引起組織胺大量進入血液,從而導致機體出現變態反應。若嚴重過敏,會導致人體皮膚、呼吸道、消化道、心血管系統等多個器官受損,而最危險的是過敏反應會影響到心血管系統,造成血壓下降,若搶救不及時,甚至可能引起器官衰竭、意識喪失甚至死亡。
11. 葡萄上的白霜是農藥嗎?
流言:
“葡萄上的白霜一定要洗干凈,這可是農藥,吃了會中毒。”近來網傳“葡萄白霜有毒”的版本甚多,果真如此嗎?
真相:
葡萄上的白霜是天然長出來的,是葡萄自身分泌出來的糖醇類物質,俗稱果粉,無毒無害。不僅僅葡萄會分泌果粉,李子、藍莓、西梅等等好多水果的表面也都有這東西。
另外,葡萄的白霜很脆弱,運輸或者儲存的過程中很容易蹭掉,所以白霜越多,反而說明葡萄越新鮮。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