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領導干部學習紅旗渠精神側記
摘要:淬火——汝南縣領導干部學習紅旗渠精神側記通訊員 付忠于 牛志華8月4日至6日,正值盛夏時節,汝南縣組織縣四個班子及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鄉鎮長、辦事
淬火
——汝南縣領導干部學習紅旗渠精神側記
通訊員 付忠于 牛志華
補足精神之鈣
“3天的學習時間雖短,但歷久彌新的紅旗渠精神已經深深地烙印在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這次學習是一次靈魂的洗禮、思想的凈化、認識的統一……”
的確如此,羅店鎮黨委書記王中偉深情地說:“幾天的學習,現場感受紅旗渠精神的偉大,思想又一次得到滌蕩,黨性又一次得到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大力發揚紅旗渠精神,敢于擔當負責,促進羅店跨越發展。”
與王中偉一樣,前來學習的許多干部都對紅旗渠精神嘆服不已。看到林縣人民苦戰10年,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在太行山懸崖峭壁上修成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了驚天動地的人間奇跡。古塔街道黨工委書記施惠杰內心受到極大震撼:“這是精神的勝利!”他說,“中央多次強調,現在黨面臨著‘四大危險’,其中第一條就是精神懈怠危險,這次學習,最大的收獲是看到了差距,振奮了精神!”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新耀在座談時發言:“通過學習,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應該想什么、干什么、留什么,在今后工作中,我們要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勇于吃苦奉獻,勇于攻堅克難,勇于擔當作為,勇于拼搏進取,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讓紅旗渠精神在汝南落地生根,譜寫汝南發展的新篇章!”
點燃奮斗激情
位于任村鎮盧家拐村西的青年洞,是紅旗渠總干渠上最長的隧洞,洞長616米、高5米、寬6.2米。1960年2月由橫水公社320名青年先行施工,后由各公社挑選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繼續施工,1961年7月15日鑿通隧洞。因該工程由總指揮部共青團組織青年民工施工,為表彰青年們艱苦奮斗的業績,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
在“青年洞”前,三門閘街道黨工委書記呂凌云感慨不已,作為駐馬店青年五四獎章標兵獲得者,從2008年起他先后在3個鄉鎮(街道辦)任黨(工)委書記,均取得了不俗業績。“過去認為自己已經干得不錯了,但與這些青年突擊隊相比不值一提,今后仍要一如既往地投身工作中,努力使三門閘街道的各項工作走在全縣前列!”呂凌云激動地表示。
作為鄉鎮(街道辦)中唯一的女干部,和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瑩在對教學點上“鐵姑娘打釬”、“鳳凰雙展翅”等印象深刻,特別是婦女營長李改云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跡,令她流下感動的淚水。她說:“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向紅旗渠的鐵姑娘們那樣,巾幗不讓須眉,推動和孝鎮的工作不斷躍上新臺階!”
勠力攻堅克難
“縣委常委會決定把全縣發展中起著骨干作用的縣四個班子領導、各鄉鎮書記和鄉鎮長集中到紅旗渠干部學院學習培訓,目的是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學習紅旗渠精神,鼓足大家的干勁,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找準汝南建設發展的突破口。”縣委書記彭賓昌在結業儀式上深情地說,“今天看,這個目的達到了,通過學習,一定要把紅旗渠的精神帶回去,為汝南的發展建設‘鑿山鋪路,引水開源’。”
學了干,馬上干,干就干好!在7月份全縣考評中,留盆鎮排名靠后,返回途中,鎮黨委書記張立祥、鎮長姜勝利一路謀劃:產業項目咱要提前動手,爭取出亮點;“雙十”工程項目要抓緊施工,其他工作要統籌推進,力爭年前打個“翻身仗”!
落后的奮起直追,成績好的也頭腦清醒。梁祝鎮在縣里考核中成績靠前,鎮黨委書記鄧建偉、鎮長馮林絲毫不敢懈怠,縣委從8月份開展脫貧攻堅“四個行動”、產業建設百日攻堅行動、城市建設百日攻堅行動,梁祝鎮更要全力爭先,保持先進位次,讓梁祝之鄉聲名遠揚。
“同心山成玉,協辦土變金”,全縣領導干部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的精氣神,贏得紅旗渠干部學院的贊嘆。
“我們今天學習紅旗渠精神,就是要以紅旗渠精神為引領,修汝南小康社會之‘渠’,引汝南人民幸福之‘水’,努力鑄就汝南輝煌的明天。”縣委書記彭賓昌擲地有聲的話語在人們耳邊久久回蕩。經歷淬火鍛造的汝南縣干部,思想更純潔、意志更堅定、作風更扎實,全縣干部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合力攻堅,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