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父母常說的五句話
摘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導師,如果不注意說話的內容和技巧,很可能無意中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聰明的父母常說下面5句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被期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生導師,如果不注意說話的內容和技巧,很可能無意中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聰明的父母常說下面5句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被期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1.“這件事還可以怎么做” 培養價值感
比如陪孩子做手工課,遇到困難,不知道該怎么做。此時,父母在指導孩子做好一件手工之后,就可以問問他:“除了教你的這種方法外,還可以怎么做呢?”這句話能啟發孩子的想象力,讓他慢慢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久而久之,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多了,自我價值感就慢慢養成了,這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
2.“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說” 給予心理支持
從幼兒園到學校,孩子都可能遇到被老師無端指責、被其他孩子欺負等負面事件。有些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心智不成熟等原因,不愿意聽完孩子的話,就指責孩子“肯定是沒聽老師的話才被罵”,或者慫恿“你不會打回去嗎”。聰明的家長會適度地包容孩子,告訴他“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說”,讓孩子知道凡事能跟父母商量,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能避免孩子走錯路、彎路。
3.“好” 給予無條件的接納
當孩子向爸媽提要求時,不少人會下意識地拒絕,或者提條件。比如孩子想出去玩,媽媽卻說:“不行,你作業寫完了嗎,就想著出去玩?”這樣下去,孩子要么今后不愿意再提要求,跟父母關系日漸疏遠,要么變得叛逆,難以管教。不妨在回答前加個“好”字,比如,“好,你先把作業寫完,就可以出去玩”。這樣的回答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比否定式的回答效果要好。
4.“對不起” 教會責任感
不少父母明明犯了錯,卻沒有意識到或者不好意思向孩子認錯。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德育老師。不敢承認錯誤,會導致孩子喜歡推卸責任,長大了也沒有責任感。所以,父母犯錯了,要及時向孩子說聲“對不起”,要知道,向孩子道歉、坦承自己的錯誤,以身作則,對孩子的道德培養來說很重要。
5.“我愛你”增加安全感
中國父母很少對孩子說“我愛你”。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國人普遍感情內斂,像“愛”這樣的字眼羞于出口,親子間也缺乏擁抱、親吻等必要的身體接觸。但感情要說出口,別人才能明了。尤其在責備孩子之后,除了就事論事,讓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外,還要同時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你”。讓孩子明白,犯錯誤并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批評的目的是為幫助他,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任何事情,父母都是愛他的,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
(摘自5月10日《科教新報》 馬健文/文)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教新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