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軍人變身“養鱔狀元”
摘要:□ 范 杰 趙儉雪 曹春陽昔日被鄉親們稱為“魚販子”的正陽縣大林鎮大林村退伍軍人范天富,如今“兵心”不改,依靠養殖黃鱔帶領鄉親們發起了鱔魚財。今
□ 范 杰 趙儉雪 曹春陽
昔日被鄉親們稱為“魚販子”的正陽縣大林鎮大林村退伍軍人范天富,如今“兵心”不改,依靠養殖黃鱔帶領鄉親們發起了鱔魚財。
今年64歲的范天富,1974年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被大林鎮黨委、鎮政府和鎮武裝部任命為大林村黨支部委員兼民兵營營長,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才退職回到西范莊務農。當他看到位于淮河北岸的大林村農民依靠淮河流域水源養殖小魚小蝦是一項發家致富的好門路時,就萌發了通過科學養殖魚蝦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念頭。通過調查,他看到市場上的小魚小蝦流通不暢,且價格較低,每公斤黃鱔、泥鰍還賣不到15元錢,每公斤小龍蝦才賣10元錢,并且還是零售零賣,挫傷了鄉親們養殖水產品的積極性。當范天富了解到南方市場上的黃鱔每公斤能賣三四十元錢時便在黃鱔身上做起了“發財夢”。為此,范天富不顧年老體弱,做起了“魚販子”生意。每到大林逢集,他上街收購泥鰍、小龍蝦、小沙魚。每到夜晚,他在田溝河堰下簍子逮黃鱔,最多能下30多個簍子,逮住30多條黃鱔,平均每次捉黃鱔、泥鰍10公斤左右,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為解決鄉親們賣魚難問題,他帶領青年民兵組成了販魚經紀人服務隊,走街串村收購小魚小蝦,然后販賣到大城市,賺取差價。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淮河水源豐富,又有得天獨厚的養殖黃鱔自然環境,每到銷售淡季,范天富就把平時收購的、水田釣來的、河堰逮到的黃鱔分類放養在庭院水池里,等到旺季再出售。為此,他專門購置了1輛電動車,用鋼絲、帆布制作5個水桶式運輸箱,來回販運鱔魚,便于長途運輸。為了掌握黃鱔的養殖技術,作為年齡最大的學員,范天富報名參加了縣里舉辦的新型職業農民水產養殖專業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了黃鱔的養殖技術。回來后,范天富自費訂閱了科技報刊5份,邊學習邊實踐、邊收購邊養殖、邊養殖邊銷售。兩年下來,他不但掌握了鱔魚的養殖管理技術,而且建立了暢通的銷售渠道。
在天富家庭養鱔基地,范天富經常為當地青年民兵舉辦養鱔沙龍短訓班,先后有50多名愛好養鱔釣鱔和水產經紀人在此參觀學習。范天富一邊收購鱔魚、垂釣鱔魚,一邊喂養鱔魚、銷售鱔魚,除少部分供應本地外,大部分賣給外地水產收購站,銷往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他每年銷往外地的黃鱔有3萬多公斤,示范帶動全村20名青年民兵通過養殖黃鱔、泥鰍、小龍蝦脫貧致富。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