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食品安全網絡環境
摘要: 胡殿文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也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問題。穩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任務十分艱巨,靠法治也要靠科學,需要標本兼治、統籌推進。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
胡殿文
食品安全是重大民生問題,也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問題。穩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任務十分艱巨,靠法治也要靠科學,需要標本兼治、統籌推進。食品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讓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對老百姓來說是“天大的事”。
為改變食品安全狀況上的窘態,2009年專門頒布《食品安全法》,2010年成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2011年建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舌尖上的謠言”泛濫,食品安全網絡環境不容樂觀。點開微信,在朋友圈中搜索“小龍蝦”,竟然出現“小龍蝦渾身是寄生蟲、體內重金屬超標幾百倍”的結果,讓很多“吃貨”望“蝦”生畏。但事實上,這只是一條不足為信的“舌尖上的謠言”。
對于人們常見的方便面,謠言最多。說油炸方便面是垃圾食品,吃多了會致癌?吃一包方便面需要32天才能解毒?專家認為,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食物搭配,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才是“王道”。
1958年,日本人安藤百福發明了方便面,50多年來方便面遍布全球,具有“方便、美味、營養、安全、價廉”的特征。2012年全球銷售方便面超過1000億,被美、日等國作為“太空食品”供宇航員食用。而所謂的“解毒”之說,缺乏科學依據。方便面和我們生活中所吃的每一碗面、每一餐飯一樣,攝入物質排出體外的周期,是由物質本身的特性決定的,而不是遵循所謂的肝臟解毒周期。所以,運用科學的思維和邏輯,就不難發現食品謠言中的破綻。其實,細心的朋友們也會發現,在災難來臨的時候,直升飛機第一個送到的食品就是方便面。很多領導在地震現場吃的也是方便面。它能夠在惡劣的條件下使人體能夠快速獲得需要的能量和營養。方便面為現代社會的人們解決了很多的難題,這就是現代食品業發展的意義,用技術的進步解放時間和空間,探索更多的生活的可能性。
坊間傳聞中臭名昭著、劣跡斑斑方便面,原來是有些未被揭開的誤會。偏見一:吃泡面就等同吃一堆防腐劑?正解——NO!因為沒必要添加。偏見二:非油炸泡面才安全,油炸泡面會致癌?正解:NO!兩者都不會致癌偏見三:泡面含油量多,多吃會禿頂?正解:NO!主要是營養不足。大家不妨在煮泡面時加入雞蛋、瘦肉和綠葉青菜,增高蛋白質和維生素的攝入。
曾幾何時,我們最信賴的朋友圈成了謠言重災區。這些“舌尖上的謠言”千變萬化、聳人聽聞,造謠者樂此不疲,消費者卻屢入迷陣,不能自拔。為何食品安全謠言“屢辟屢傳”?專家指出,一方面是由于辟謠主體公信力不高、專家聲音缺失,另一方面也有國民科學素養不高、容易接受負面信息的緣由。此外,不少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的食品藥品報道往往僅憑網絡材料簡單拼接而成,未經權威機構核實,在朋友圈已呈現“病毒式傳播”態勢,最終成為廣為傳播“舌尖謠言”。為此,專家呼吁公眾警惕朋友圈中的不實消息,關注權威機構的信息發布,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損害。許多早已被辟謠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被反復炒作,但這些謠言卻得不到有效遏制,導致食品安全網絡環境的惡化。
專家指出,“舌尖上的謠言”一再被誤傳誤信,刺激公眾恐慌情緒,既消解社會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同時也使相關產業發展受到沖擊。人們心知肚明的是,“舌尖上的謠言”關乎“舌尖上的安全”。只有普及科學知識,消解謠言空間,治理網絡環境,,才能靠科學精神維護消費者信心。
責任編輯:guanli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