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優健康險為何“優”而不火
摘要: 東方IC圖 稅收優惠可節省的額度較低。 符合條件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投保、抵稅等流程過于復雜,耗時長。 保險公司不愿干賠本的買賣。 保證續保、既往癥
東方IC圖
稅收優惠可節省的額度較低。
符合條件的只有一小部分人。
投保、抵稅等流程過于復雜,耗時長。
保險公司不愿干賠本的買賣。
保證續保、既往癥不拒保、無等待期、零免賠額、享受稅收優惠,看似是個利好工薪階層的爆款健康險產品,然而,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31個城市試運行一年多后,依然少有人問津。
截至2017年3月31日,全國稅優健康險保單總件數為67272件,總保費約為1.18億元。
在此背景下,近日,財政部、稅務總局和保監會卻聯合發布了《關于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的通知》(下稱《通知》),稅優健康險將于今年7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
在部分省市試運行期間如雞肋一樣存在,未來在全國推廣后前景會改善嗎?
“優”在哪里
稅優健康險“優”在何處?
其一,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根據《通知》,對個人購買符合條件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按照每年最高2400元(200元/月)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單位負擔員工部分,視同個人購買,按上述限額予以扣除。
其二,允許帶病投保,且保證續保。年滿16歲以上、未滿法定退休年齡、符合條件購買該險種的納稅人可以帶病投保,商業保險公司不得因為被保險人既往病史而拒保。如果帶病投保,允許保險公司適度調低保額。
其三,保障額度高。每年保險給付限額不低于20萬元,一些保險公司已將終身累計賠償限額提高到120萬元。根據規定,保險公司不得設置免賠額,被保險人符合保險合同約定的醫療費用的自付比例不得高于10%。
其四,可免費轉換保險公司。規定被保險人可以在醫療費用風險保障責任期間終結后,將保單免費轉移到另一家保險公司,同時保險公司不得強制或變相要求參保人變換保險公司。對于保單權益轉移,保險公司不設置猶豫期,但允許保險公司對該保單進行核保。
其五,萬能險方式利于差額返還。稅優健康保險產品采取萬能險方式,產品分為個人賬戶和醫療保險兩個部分。根據規定,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不得低于80%,如果賠付率低于80%的,投保人可以根據資金狀況調整繳費額度,差額部分將返還到所有被保險人的個人賬戶,等退休時還能把萬能賬戶的錢取出來。
其六,無等待期。今天投保,明天生病,當天就可以賠。其他的健康險,在保險合同生效后,一般會設30天、90天、180天不等的觀察期,如果在這期間患重大疾病或者病逝,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為何被冷落
既然好處那么多,為何在試點期間冷場?
已獲得稅優健康險經營資格的一家險企營銷人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看似稅優健康險利好客戶,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購買,很多人想買但是條件都不夠,只能放棄。”作為一個營銷團隊帶頭人,他坦言,一年多來基本上沒做成幾單,且咨詢的客戶也并不多。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多個營銷員處了解到,該項業務的推廣主要遇到了以下幾點阻力:
首先,雖然有稅收優惠,但可節省的額度較低,刺激作用不明顯。以月入1萬元的職工為例,扣除五險一金后,個人每月這200元的應稅稅率大概是10%,也就是能節約20元錢個稅,一年節省240元,對多數人來講,沒有吸引力。
其次,符合條件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全國很多地方收入差距較大,很多省市地區的職工,個人收入可能還沒超過3500元個稅起征點,根本無法享受這一優惠政策。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符合月收入3500元個稅起征點的納稅人約2800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2.07%,而2015年符合年收入12萬元自行申報納稅人約為500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0.37%。
再者,投保、抵稅等流程過于復雜,耗時長,買家嫌麻煩。雖然保監會明確允許個人購買,但對一些投保人來說,由于目前個人并無稅號,要投保稅優健康險必須走單位團體渠道,從而將部分有需求的投保人攔在了門外。
“即便一些個人愿意購買,但過程也很復雜,比如,先要去社保部門打一份社保證明,然后,再去稅務部門打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還有健康證明、個稅申報等,最后還要去保險公司柜面辦理。恐怕沒有多少人愿意為了每個月省幾十塊錢而這么折騰。”上述營銷人員稱。
最后,保險公司不愿干賠本的買賣。由于投保人可以帶病投保,且賠付率高達80%,營銷人員開展業務時比較謹慎,再加上稅優健康險對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和利潤貢獻較低,公司展業的積極性并不高。
從何處改進
根據保監會公布的信息,截至今年3月已有五批經營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公司名單陸續公布,目前獲得經營稅優健康險經營資格的公司已有26家,占現有的79家險企的32.91%,國壽、太保、太平、新華等均在列。
雖然稅優健康險的全面推行還存在各種問題,但一些學者認為,作為我國第一個享受稅收優惠的險種,為下一步推出延稅型的商業養老保險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長期關注中國全民醫保體系制度完善和政策更新的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新的《通知》在銷售渠道對接環節上有所改進,允許企業給職工購買稅優健康險,拓寬了此前只允許個人購買的渠道銜接難題。
朱銘來分析,稅優健康險當前推行初期遇到的難題,一些可以在短期內解決,但還有一些需要長期改進。可以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可以嘗試團體購買,分散風險。過去賣不好,是因為政策允許個人帶病投保,保險公司風險較大。如果通過企業團體投保,不管是帶病的還是不帶病的集體購買,這樣會分散賠付風險。
第二,利用好社保平臺,盤活社保賬戶資金與稅優健康險的銜接。朱銘來舉例稱,比如,上海社保卡今年起可以用來買商業保險,但目前并未規定可以買哪些品種,社保資金可以嘗試與稅優健康險結合,鼓勵居民用社保賬戶資金購買。不過,這需要多個部門出臺文件進行引導。
第三,每年2400元的稅優額度太低,未來可以嘗試5000元至6000元額度。朱銘來認為,按照國際稅優慣例,10%作為稅優的標準,但如果提高這一力度,短期內,會對我國財政收入產生影響。不過長期看,如果商業健康險從此發展起來,會減輕對社保的壓力,而社保其實是政府負債。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