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抗美援朝老戰士李玉山
摘要:赴朝參戰保家國立功受獎最難忘——記抗美援朝老戰士李玉山□晚報記者 姚會峰 張麗麗 袁敏 文/圖開篇詩前線戰事緊,給養運送忙。敵機擦肩過,炸彈身邊響。
赴朝參戰保家國立功受獎最難忘
——記抗美援朝老戰士李玉山
□晚報記者 姚會峰 張麗麗 袁敏 文/圖
開篇詩
前線戰事緊,給養運送忙。
敵機擦肩過,炸彈身邊響。
戰士多睿智,軍車少受傷。
晚年講戰史,最憶軍功章。
因家庭貧困,家人帶著年幼的李玉山背井離鄉,從安徽省一路逃荒來到河南省,落戶汝南縣宿鴨湖畔。抗美援朝戰爭打響,李玉山積極參軍,赴朝作戰。作為炮兵的李玉山,多次參加戰斗,不顧生死,搶救軍用物資,榮立三等功。
李玉山今年86歲,家住驛城區水屯鎮漢世橋村小陳莊。近日,記者來到李玉山家中,聆聽他講述那段戰火紛飛、硝煙彌漫的歷史。
李玉山在講抗美援朝的故事。
保家衛國去參軍
李玉山頭戴棉帽,穿著一件罩衣,坐在一張藤椅上,老伴張世榮正在一旁忙碌著。看到記者一行來,李玉山讓家人搬來椅子。
聽說記者要采訪父親抗美援朝的事跡,李玉山的二兒子李國安連忙拿出父親的復員軍人證讓記者看。記者看到,這個復員軍人證已泛黃,上面寫著部別:“5060支隊”、職務:“炮長”、“立三等功二次”等字樣。其中,泛黃的紙張上貼著一張黑白照片,但是已經看不清頭像了。
“父親回來時,帶回來的有抗美援朝勛功章、紀念章等。父親戴著功勛章拍的照片,顯得特別威武。”李國安說,記得小時候,他曾經見大哥玩過勛功章、紀念章,遺憾的是如今已經不知去向。由于年代久遠,父親戴著勛功章拍的照片也遺失了。他父親找過多次,可是一直沒有找到。
“父親身體不好,患有風濕病。”李國安說,前段時間,父親行走時一不小心摔著了,如今行動不便。
“現在,身體好就是福。”李玉山老伴張世榮感慨地說,老伴每個月有幾百元的補助金,不看病的話,這些錢也夠他們花費的。
“我的老家在安徽省。”李玉山說,小時候,家里窮,哥哥一直在外面流浪,弟弟也被送人了,父母帶著年幼的他一路討飯,來到汝南縣王莽店村(音),在這里落戶了,但是沒有田地,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家里的一臺織布機維持。
記者問為啥現在在水屯鎮生活,李玉山稱他們是從外地遷移過來的。李玉山說,上個世紀50年代,經有關部門批準,修建汝南縣宿鴨湖水庫。當時,由于王莽店位于湖區,所以王莽店的所有村民都遷移出來了。后來,經過多次輾轉,他和家人才來到這里驛城區水屯鎮漢世橋村小陳莊。”
解放后,李玉山一家的生活有了好轉,當地政府給他家分了田地,他對黨和政府充滿了感激。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當地政府進行征兵宣傳,希望有志青年參軍。李玉山積極報名。考慮到李玉山家里的情況,當地政府不僅幫其照顧父母,還把他的哥哥找了回來。沒了后顧之憂,李玉山信心滿滿,立志盡自己所能來報效祖國。不久,李玉山跟著部隊跨過鴨綠江來到了朝鮮戰場。
榮立三等功兩次
86歲的李玉山雖說耳朵有些背,但思維還算清晰,眼也不花。采訪中,提起在朝鮮戰斗的日子,李玉山老人感慨萬千。
李國安說,記得小時候,父親農閑時,經常給他和村里的孩子講自己在朝鮮戰場時的事情。
1951年,李玉山離開家鄉,乘坐悶罐車,首先來到洛陽市。李玉山等人在這里進行了幾個月的軍事訓練。隨后,李玉山和戰友就再一次坐上悶罐車,來到丹東市,被分到炮兵部隊。
到達朝鮮后,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苦和慘烈是李玉山始料未及的。“朝鮮是個多山地的國家,很多村民的房屋都被炸毀了。不少當地老百姓為了躲避戰火,紛紛躲到了山上的洞穴里生活。當時的條件太艱苦了,我們餓了就吃干糧,渴了就喝涼水。”李玉山說,為了躲避敵機,他們基本在晚上行軍。朝鮮的冬季非常寒冷,夜間的溫度在零下30℃,而為了防止被敵人發現,他們再冷也不能生火取暖。因為缺少御寒衣物,部隊很多士兵都被凍死凍傷。
提起自己復員軍人證記載的“立三等功兩次”,李玉山老人言語間滿是自豪。“參加過多次戰斗,但有很多都記不清了。”李玉山遺憾地說,印象最深的一次戰斗,就是自己榮立三等功那次驚心動魄的戰役了。講到精彩處,激動的李玉山兩眼格外有神,還用雙手比畫起來。
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李玉山和戰友接到緊急任務,給前線部隊運送軍用物資。當時,李玉山坐在副駕駛上,趁著雪地發出的亮光,和戰友連夜駕車行駛。
不曾想,他們的行蹤被美國飛機發現了,敵機開始往下扔炸彈。李玉山的左胳膊被炸彈皮崩了一下,鮮血直流。情急之下,戰友將裝有軍用物資的車輛停在一旁的山腳下。
“小李,趕快進山洞。”一個戰友對李玉山說,李玉山和戰友連忙跳下汽車,躲進旁邊的山洞里。這時,他才感覺左胳膊有些疼,只好先用毛巾把傷口纏住。
這時,他們發現汽車尾部著火了。車上裝的都是軍用物資,如果被燒,后果將很嚴重。李玉山與戰友一起冒著敵機掃射的危險,毅然跑出山洞,把車開到離水源近的地方,才把火撲滅,及時挽救了軍用物資。回來后,他和戰友立了三等功。
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在長期與當地百姓的交往中,李玉山還學會了說朝鮮話、唱朝鮮歌。采訪中,李玉山講到高興處,還給記者現場說起了朝鮮話。“時間長了,很多朝鮮話都忘了。”李玉山說。
李玉山告訴記者,在朝鮮戰場上,流血犧牲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大家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只知道沖鋒陷陣。
作為炮兵的李玉山,深知炮彈的厲害。說起敵軍使用的流彈炮,李玉山仍心有余悸。“我參軍時,王莽村里有個和我一起去的鄰居,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對方當時在村里是民兵隊長,走時是背著家人偷偷參軍的。”李玉山傷心地說,到朝鮮戰場后,在一次戰役中,那名戰友就被流彈炮擊中,不幸犧牲了。
“戰爭結束的消息傳來,我既高興又悲傷,高興的是戰爭終于結束了,悲傷的是那些壯烈犧牲的戰友永遠也回不了家了。我哭了,其他戰士也都哭了。”李玉山紅了眼眶,講不下去了。
“在朝鮮戰場上,老伴作戰非常英勇。”張世榮說,“由于表現突出,老伴火線入了黨,并從戰士提升為班長,又從班長提升為排長。朝鮮停戰后,老伴所在的部隊還在朝鮮駐扎了幾年,幫助當地百姓重建家園。
1956年,李玉山趁回家探親時,與張世榮結婚。1957年,李玉山復員回到家鄉。在大煉鋼鐵時,李玉山輾轉來到確山縣北泉寺當技術員。后來,李玉山回到漢世橋村小陳莊,當過隊長、會計。
李玉山有6個孩子,生活的艱辛那是可想而知的。“小時候,我睡了一覺醒來,看著父親房間亮著煤油燈,父親還正在織布。”李國安說,奶奶會織布,父親也慢慢學會織布了。布織好了,父親就拿著布與別人換糧食,以維持全家的生活。
張世榮說,由于家庭負擔重,干活多,老伴的腰彎得很嚴重。如今,子女們都已成家立業,孫子輩的也有孩子了,他們家四世同堂。老伴每個月還有幾百元錢的生活補貼,他們已經很滿足了,非常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