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傾力打造新能源產業強縣
摘要: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牛志華4月12日,春光明媚,汝南縣產業集聚區一片繁忙的景象:綠佳、立馬、奔的、迪陽,一批批品牌電動車從這里組裝、下線、運出,發往全國各地。2016年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牛志華
2016年,汝南電動車整車產量已突破150萬輛,配套零部件產量突破200萬套,成為河南最大的電動車生產基地,汝南縣產業集聚區被省質監局確定為創建省級知名品牌示范區試點。
去年2月,汝南縣產業集聚區被省工信委評為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是一星級產業集聚區。
目前,集聚區入駐企業123家,其中新能源電動車企業58家,新型建材企業20家,健康食品和健康運動產品企業10家,其他企業35家,從業人員2.3萬人。
從無到有、從單一生產到整車生產、零部件配套、研發創新、銷售服務等完善的產業鏈,汝南縣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跨越式發展道路。
汝南,這個農業大縣,正華麗轉身,成為新能源產業強縣。
頂層設計 塑造產業“靈魂”
設計,對于產品來說,是靈魂所在,對于集聚區而言,頂層設計同樣重要。
汝南縣產業集聚區從成立伊始,便規劃確立了以新能源電動車為唯一主導產業的發展方向。
電動車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全國電動車市場規模達數千億元,新能源電動車制造業正處在朝陽時期,可帶動近20多個相關產業發展,發展潛力巨大。
選準這個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目標之后,汝南縣邀請專家對電動車產業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科學規劃,明確了產業發展定位,提出了把汝南打造成國內最大的電動車零配件生產集散地和行業標準發源地的目標,同時高起點規劃了豫南地區最大的電動車物流市場、配件市場和銷售市場,充分保證企業產品的銷售和配套服務。
不去繁就簡,就沒有新的發展速度。汝南縣將傳統的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制造、新型建材等七大支柱產業進行整合,集中精力重點培育以新能源電動車為主導的裝備制造業,并明確提出集聚區重點引進新能源電動車生產企業和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同時集全縣之力,把資金、土地、政策、勞動力、技術、信息等各類生產要素都集中起來,向產業集聚區傾斜,把有限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不遺余力發展新能源電動車產業。
合理完善的規劃。汝南縣委、縣政府強有力的發展決心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立馬、綠佳、迪陽、虎妞等電動車企業紛紛入駐。集聚區現已形成了以立馬新能源產業園、綠佳新能源產業園為龍頭,新能源電動車整車和零部件配套生產企業58家,涵蓋產品研發、原料加工、零部件生產、整車組裝、物流銷售等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全鏈條,成為全省最大的電動車零配件生產集散地。
近年來,電動車市場由消費常規款電動兩輪車、電動三輪車向封閉型電動三輪車、電動四輪車發展,汝南縣委、縣政府緊隨大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邀請行業專家學者幫助企業分析研判未來發展方向,大力引進新技術、改進新工藝、建設新項目、創新新模式。幫扶轉型升級,虎妞車業、東威車業、科瑞特等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業態創新,開發出了符合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方向的新產品,開拓出了全新的生產經營發展模式。
龍頭帶動 壯大產業集群
培育發展壯大一個主導產業,需要行業龍頭企業的帶動。立馬是業內名列前茅的整車生產商,該企業的入駐,對汝南集聚區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龍頭帶動作用。
立馬新能源產業園開園當天,全國各地600多家知名電動車零配件生產、經銷企業云集汝南,汝南縣委、縣政府抓住時機,召開項目推介會,介紹汝南各項投資優惠政策和產業集聚優勢,引起了企業的極大興趣,有30多家企業表達了投資意向。隨后,汝南縣委、縣政府抓住契機,組織相關部門奔赴臺州召開電動車產業招商推介會,成功引進綠佳、奔的、迪陽等整車企業入駐,在全國電動車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立馬的龍頭帶動作用顯現以后,汝南縣委、縣政府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專業人員認真研究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整體發展情況,繪制招商圖譜,不斷深耕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條優勢,著力引進產業鏈上下游和關聯配套企業,加速開發生產新型電動乘用車、電動貨運車、低速電動汽車、電動叉車等產品。鞏固立馬車業、綠佳車業等企業在電動車行業的領先優勢,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實現產品多樣化,增強產業整體競爭力。
打造新能源產業基地目標確定以來,汝南縣委、縣政府先后40余次赴廣州、天津、無錫、臺州等國內電動車生產基地開展招商活動,舉辦電動車產業專業招商推介會10余次,引進數十家整車生產企業和各種零配件產業鏈配套企業生產企業入駐。目前,集聚區內便可基本實現電動車產業鏈本地供應。
隨著項目建設的不斷加快,整個電動車產業鏈條越來越清晰、種類越來越齊全,集聚效應更加明顯,很多電動車配套企業主動上門,提出合作意向,汝南縣也實現了由“招商”向“選商”的轉變。
至目前,汝南縣產業集聚區共引進整車生產企業24家、配套生產企業34家,形成了年產150萬輛整車、200萬套零配件的生產能力,電動車產業集群產值超百億元。
完善配套 護航產業騰飛
汝南縣注重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產城互融,實現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相互依托、相互促進。
嚴格按照“五規合一”的要求,把產業集聚區建設和城市總體規劃結合起來,2009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45.26億元。加大產業集聚區內道路、供排水、供電、通信、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設了雙回路供電高壓線路、3.5萬伏變電站兩座、11萬伏變電站一座、天然氣門站、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形成了“三橫五縱”的道路網,實現了產業集聚區與主城區基礎設施的有效互通。
加強生活性服務配套建設。加大產業集聚區內村莊整合搬遷力度,依托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在集聚區內建成1個萬人社區,建設超市、電信移動網點、醫院、衛生服務中心、餐飲等各類服務設施。解決了企業職工用房的后顧之憂,豐富了職工生活休閑,使產業集聚區變成了新城區。
加強生產性服務配套建設。建成了產業集聚區綜合服務中心,設立了產品檢測中心和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土地收儲開發、融資擔保、金融服務。成立了電動車產業協會,引導電動車企業協同互助,提高產能,為電動車企業提供良好競爭發展環境。目前,省級電動車檢測中心正在建設,國家級特種塑料制品標準化研究中心正在積極籌建,為新能源產業下一步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
積極與全市金融部門加強銜接協調,搭建銀企政對接交流平臺,與全市28家金融機構達成協議,爭取到支持資金39.8億元,為推動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東風勁吹千帆競,眾志成城偉業興。在采訪過程中,汝南縣委書記彭賓昌告訴記者:“未來,汝南縣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繼續做大做強新能源電動車產業,力爭在3年~5年的時間內,達到年生產電動車600萬輛以上,把汝南打造成國內最大的電動車生產集散地。力爭到‘十三五’末,形成300億元的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產業研發、制造和應用示范基地。”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