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會寺鎮的美麗傳說(下)
摘要:普會寺的由來及其他傳說□晚報記者 張廣智 文/圖確山縣普會寺鎮普會寺村黨支部書記劉繼政可謂普會寺文化的“活字典”。記者近日在普會寺鎮采訪時,這位村支書
普會寺的由來及其他傳說
□晚報記者 張廣智 文/圖
確山縣普會寺鎮普會寺村黨支部書記劉繼政可謂普會寺文化的“活字典”。記者近日在普會寺鎮采訪時,這位村支書在談到如何發展當地社會經濟時很有抱負,他向記者講述了很多美麗的傳說,打算用這些美麗的傳說當作金字招牌吸引外地游客和招商引資。
普會寺舊址殘碑。
普會寺舊址上百年的柏樹。
普會寺的由來
傳說北魏時期,一和尚云游到此,看中此風水寶地,在此籌資修建寺廟。因這位和尚法號“普會”,故稱為“普會寺”,在該寺周圍就形成了普會寺村。人民公社前期,該寺仍保留有前殿、中殿、后殿和偏殿。
普會寺占地面積13畝,周邊為護寺水道。寺內有一棵大白果樹(銀杏樹),村中有近百歲老人幼時見此樹時,此樹就已經幾人合抱不住了。相傳該樹乃普會和尚所栽,是隨寺廟一起長大的。后來,修建普會寺小學時,白果樹被砍掉,全校的桌椅板凳都是用這棵白果樹的木材制成的。
1993年,普會寺小學擴建時,拆掉了普會寺的主體建筑大殿及偏殿。當時出土了大量的佛教文物,現原址大門前仍有石碑等北魏遺跡。
還有另一個傳說:在溱頭河內,每年發水時,有一條龍在此戲水,導致此地水患不斷。八仙經過時,看到此地有龍搗亂,鐵拐李就扔出手中縛仙繩,縛住該龍,即形成了今天的毛繩橋。凡人看不到縛仙繩,看到的是普通的毛繩。有一位官員經過此地時,看到橋上縛著一段毛繩,覺得難看,就令手下解開扔掉。誰知卻闖了大禍,龍被釋放出來,更加興風作浪,搞得民不聊生。
八仙回來經過此地時,鐵拐李看到自己的縛仙繩不見了,嘆口氣說:“算了,我就一次性將你鎮壓,不再讓你禍害百姓!”于是,鐵拐李在此建成三所寺廟,分別是:三宗寺、普會寺、小涼寺。這三座寺廟成三足鼎立之勢,鎮壓得龍再也不敢興風作浪,得以保此方百姓平安。
臺子坡的來歷
臺子坡有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該遺址位于普會寺鎮臺子坡莊南100米處,是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的發祥地。遺址高約5米,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40米。遺址北高南低,呈簸箕形。文化層厚2.2米,60厘米以上為耕土層,以下均為紅燒土、夾砂紅陶、灰土等。出土文物有鼎、鬲、高領陶罐等。陶片主要有黑陶和灰陶,石器主要有石斧、石鏟、柳葉石鏃和各種刮削器。根據遺址文物器形判斷,其屬于龍山文化早中期。1983年,該遺址被列為確山縣第一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當地傳說,農民起義時李自成率領大軍路過此地,在此點兵遣將。這個土坡就是當年李闖王點將時用的點將臺,所以村民們又把此地稱為“點將臺”。
另一說法:傳說,臺子坡是楚漢相爭的烽火臺。據說,漢王劉邦被楚霸王追到此地,劉邦無處可逃,于是在此祈求上天保佑,躲過此劫。
祈愿完畢,他身后突然拔地而起一座土嶺,擋住了楚霸王的追擊,劉邦這才得以脫險。
藥王廟與美麗姑娘
藥王廟位于普會寺鎮普會寺村西南方向。相傳,此廟乃是當時縣令鄭蠻子(鄭板橋)所建。鄭蠻子文武雙全,通曉陰陽。他觀看此地,發現此地風水匯聚,像是要出一個王。王一出現,勢必天下大亂,將會民不聊生。為了天下安定,他要破除此地風水:在此修建一座藥王廟,意在把未出世的王藥死。
結果此地出現一個癩頭的姑娘,這個姑娘頭部寸發不生,長年潰爛,一股異味讓人都不愿與之接近。姑娘最后得了重病,臨終前告知父母,我死后把我的頭取下來再安葬。父母在她死后依其所言,把她的頭取下來之后發現她原來長得異常美麗,頭上還有個金冠。她父母暗自心驚,取下金冠,安葬姑娘后悄悄搬離此地,怕惹是非。后來,人們都說,鄭蠻子想要藥死個王,卻不料出了個娘娘,竟把娘娘給藥死了,惹得后人唏噓不已。
官員許愿建土地廟
土地廟位于普會寺鎮普會寺村西南方向。古時,交通不暢。有位官員到武漢任職需從此地經過。路過此地時,風雨交加,難以前進。眼看赴任期限將到,這位官員心中著急,于是在此地許下愿望:天空若能放晴,讓我順利通過,我將在此地修建土地廟供奉您。話音剛落,天氣立馬放晴,這位官員順利通過,所以他在此修建土地廟來還愿。此廟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進香的村民絡繹不絕。
有關黃山的動人故事
黃山位于普會寺鎮政府西南1.5公里處。山上蒼松蔥郁,風景優美。關于黃山有許多動人的故事:老鷹溝、狼洞、龍泉等。
老鷹溝位于普會寺鎮西朱莊水庫上游,西南500米處。西臨黃山,東臨林場。那里以前有老鷹集聚。老鷹們白天出來覓食,夜晚在此棲息。這里因此被村民稱為“老鷹溝”。現在清晨沿黃山而上,還可看見有老鷹在空中盤旋。
黃山山腰部,有一泉眼名為“龍泉”,一年四季水流不斷。后因大躍進時期開采樹木,龍泉遭到破壞。現在只能看到山腰上龍泉周圍石頭在不斷滲水,如果深挖應該還能重現龍泉。
黃山也被稱為狼洞山,因此山南部有一個狼洞,過去有狼群聚集在此。村民們與狼的故事也有許多。
故事一:解放前,村民張國恒路過狼洞山,在一隱蔽處發現狼窩里面有4只小狼崽,于是把狼崽抱回了家。結果第一天晚上,三只母狼來到他家院子里,不停地拍門,像是在索要自己的孩子。第二天晚上,來了一群狼將他家的院子團團圍住。無奈,他放出了3只小狼娃,狼群退去。可是到了第三晚,狼群又來了。沒辦法,他將最后一只狼娃也放走,這才免了受狼群騷擾之苦。
故事二:有個獵人晚上路過狼洞山,看到一只狼,他舉槍要打狼,狼發現了他,飛身撲過來抓住了槍托。千鈞一發之時,狼與人都不敢松勁,因為誰先稍一松勁,誰就會被另一方打死或咬死。一狼一人就這么僵持著,直到天亮路人經過時,才發現一人一狼在對峙。那人上前一看,狼和人均無氣息,原來狼和人僵持一夜都累死了。
故事三:狼經常進村趕豬,一般只趕帶著小豬仔的豬。狼把大豬趕到山前,小豬們不知原因,跟著大豬過去,因為大豬體型大,狼不好獵殺,就把小豬吃掉了。現在一些年長的村民還經常提起,進村的狼一被發現,全村人都會拿著家伙趕狼。
扁擔山上的狼洞
從前,在扁擔山有個砍柴的小伙子,家里有個老娘。他上山砍柴時,發現有個狼洞,狼洞里有一個盆子,就帶走了那個盆子。到家后他往里面裝了兩瓢面,誰知,里面的面越來越多。小伙子趕緊把面舀出來,可是越舀越多,多得他們吃不完。一天小伙子的朋友來找他。朋友很奇怪,往日連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證的砍柴娃現在竟然有如此多糧食。小伙子只好把盆子的事情告訴了朋友。朋友聽后起了貪念,說:“這個盆子是我不小心丟失的,快把盆子還給我。”小伙子不信,于是二人起了爭執。后來,他們鬧到了官府。
在大堂上,他們都說盆子是自己的,可是都沒有證據。縣太爺也是個糊涂官,見他們把盆子說得那么神奇,就把盆子據為己有。他命手下把銀兩放進盆子里,就出現了滿滿一盆銀子。這時,縣太爺的爹過來了,他看見有那么多銀子,兩個手下拿得太慢,就湊上前拿銀子。可是一不小心,他一頭栽了進去。縣太爺趕緊把他爹拉了出來,可是剛拉出一個,盆子里又出現一個。最后,他拉得沒有了力氣。
縣太爺見有這么多爹,覺得自己養不起,于是停止拉人。他想把爹都塞回盆里,可怎么也塞不回去。他只想要一個爹,于是就問:“你們哪一個是我的爹啊?”“我是你真爹!”“我才是你真爹!”幾乎每個人都說自己是真的。縣太爺被嚇著了。他對那些爹喊道:“你們都給我滾!”話音剛落,縣太爺的爹們就一個個被吸回盆里。縣太爺趕緊抓住最后一個爹的腿,哭喊道:“爹呀,你就是我的爹呀,我對不住你呀!”于是,最后一個爹留了下來,盆子也消失不見了。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