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留學在外 最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
摘要: 原標題:孩子留學在外 最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在2017年春天還沒完全到來的日子里,兩個留學女生相繼出事和兩個留學男生打架斗毆事件就在留學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在這三起事
原標題:孩子留學在外 最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
在2017年春天還沒完全到來的日子里,兩個留學女生相繼出事和兩個留學男生打架斗毆事件就在留學圈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在這三起事件中,受到傷害的中國留學生都非常年輕,他們被家人寄予美好的期望,本應有著大好的年華,卻不幸慘遭悲劇。為了避免悲劇一而再地上演,我們有必要對留學生心理給予更多的關注,特別是低齡留學生們的心理問題,更應該引起家長、中介機構和海外學校的重視。
中國留學生普遍“壓力山大”
2016年,啟德教育曾針對在澳洲就讀中學的中國留學生做過一項心理調查,調查覆蓋60多所院校,結果顯示,中學生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的首三位是想家(占47.17%),因為缺乏獨立生活技能導致的壓力(占32.08%)和孤單(11.32%)。
2015年11月,該集團也針對海外大學生進行過一項調查(19-26歲占86%,本科占37%,碩士或者以上占63%),結果顯示,即使是跨文化適應水平比較好的留學生,在留學期間的人際交往依然是最弱的部分。
實際上,“難以融入當地社交圈”已經是中國國際留學生在國外遇到的最大困難,而留學生本身,對于融入當地環境存在較多憂慮。而且,他們大多都面臨著沉重的學業壓力,包括對學業的擔憂,作業多、課程跟不上和難以順利畢業等等的壓力。
自我認識不足易致心理失衡
資深留學規劃師王麗霞女士表示,從我們接觸到的案例來看,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源于自我認識不足,自我價值感不足,性格內斂,自我封閉造成的。她解釋說,這源于我國存在長期淡化個性強調集體的社會文化,導致所以很多中國學生是不了解自己的,甚至覺得“了解別人多過了解自己”,“要總結自己真的很難”。
加上如果語言能力無法達到正常溝通的水平,無法清晰表達自己,就更加難以獲得外界的有效幫助。因此,學生在出國前必須更多地了解自己。
王麗霞表示,普遍而言,低齡留學生,本科以下的學生的確更容易出現自我認知不清,自我價值感不足,但這并不絕對的,事實上,本科生、研究生也同樣會有以上問題。
其實,隨著留學申請行業的完善,一些機構越來越關注留學生的心理問題,而且也采取了一些方法去幫助留學生提升心理素質。比如教育機構會幫助申請人了解現在的“自己”,了解未來想做怎樣的“自己”,再根據現狀和目標的差距,提出學生、家長都能認可的解決方案。
家長應給予更多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王麗霞女士建議,作為家長,無論是孩子出國與否,平時多了解教育心理的知識,了解與孩子良好溝通的方法與技巧都很有必要。一旦發現孩子可能有心理困擾,可以跟尋求專業機構尋求幫助。
對于孩子要出國的父母,王麗霞建議,出國前一定要與孩子建立好親子關系,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孩子赴海外后,多給予孩子情感方面的支持,特別是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耐心傾聽他們的講述,給予共鳴、鼓勵,與他們一起分析問題,提出意見與建議,讓孩子感到家長的支持與溫暖。一旦父母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孩子在國外遇到難題,就會愿意跟家長溝通,就能得到父母及時的關注,利于問題的解決。但如果父母在出國前不夠了解孩子,或者聽到孩子訴苦,總是抱著講道理、空洞地鼓勵、甚至指責等態度去與孩子溝通,很可能不僅幫不到孩子,還會雪上加霜。
業內人士邢慶華建議,在留學準備期間,最好讓孩子提前感受國外的教學模式,清楚了解在國外將要面臨的生活,而且建議父母一起參與進來。學生要學會傾訴,及時把心中的煩悶“說出來”,可以對父母說,也可以找自己的留學顧問;另外,學生要發展興趣,這樣可以適當轉移注意力,排解學業壓力,還有利于打開交際圈。(方軼)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羊城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