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詩如畫的白云新村
摘要:□晚報記者 王仲華 文 /圖 白云新村遠眺。依山而建的別墅式樓房,樓前寬廣的水泥路,路旁川流不息的小溪……這如詩如畫的小村莊,就是位于泌陽縣銅山鄉白云
□晚報記者 王仲華 文 /圖
白云新村遠眺。
依山而建的別墅式樓房,樓前寬廣的水泥路,路旁川流不息的小溪……這如詩如畫的小村莊,就是位于泌陽縣銅山鄉白云山下的白云新村。
泌陽首個“旅游村”
昨日,記者走進白云新村,從每個村民臉上看到了幸福的笑容。詢問他們高興的原因,淳樸的村民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俺這兒不但安裝有路燈、攝像頭,每天還有景區的人巡邏,白天一撥一撥的外地人來村里玩;晚上,明亮的路燈將小山村照得如同白晝,村民們在村里散步、玩耍,然后回到家里看電視,過得像城里人一樣。”
是啊,村民們說的一點也不假。在白云新村,記者看到家家戶戶的房屋上掛有農家旅館、農家飯店、農家超市的招牌。旅館干凈衛生,住宿便宜;飯店用的都是自己采的山野菜,自己養的小土雞,自己種的無公害時令蔬菜;農家超市經銷的全是白云山上的野菜等土特產品。漫步白云新村,你會發現許多做生意的村民在熱情地招待客人;老人聚集到一起閑聊;前來觀光的游客“馬不停蹄”地在村中尋找自己喜歡的商品。
據了解,白云山村原有6個自然村,每個村僅有兩三戶人家,山間的一條羊腸小道是村民們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在大山里生活的村民,全家人忙忙碌碌一年,僅能解決溫飽問題,而大部分村民要靠政府救濟度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山里的小伙子想娶個媳婦,那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2007年春天,銅山鄉通過招商引資,在白云山景區大門外建起了幾排水、電、路設施齊全,磚、瓦、墻風格統一的別墅式樓房。2008年,銅山鄉將山里6個自然村的村民遷移安置到白云新村居住。
從2010年開始,泌陽縣利用白云山獨特的資源優勢,開發旅游。幾年過去了,在縣、鄉、村的帶領下,白云新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成為泌陽縣第一個“旅游村”。
村民們當起老板
從白云山中搬出來的村民,放棄原來在深山里靠養蜂、放牧為生的習慣,及時轉變思想觀念,充分利用白云山野生資源豐富這一獨特優勢,根據季節的不同,上山采摘山芝麻葉、山野菇、山韭菜等,下山后進行涼曬,曬干便把這些山野菜分類裝進特制的包裝袋里進行銷售。
“俺目前的生活與住在山里面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來形容一點也不過。以前俺吃不飽、穿不暖,每年還得靠鄉里救濟才能度日,可自從搬出了白云山,現在是吃不愁、穿不愁;雖然沒地可種了,也不養蜂、放牧了,可俺在自己家開個小超市,經營的山野菜和純正的蜂蜜遠近聞名,許多來此旅游的客人走時都要到小超市選購一些帶回家。”在白云新村開小超市的村民王文生自豪地說。
在白云新村,前往觀光的人們不但能夠體驗白云山下獨特的鄉村生活,享受田園之樂,還可以品嘗龍麥芽、山芝麻葉、葛花、綿棗、山蜂糖、土醬等山野產品。由于這些土特產營養豐富、無污染,備受游客青睞,僅此一項,村民戶均年收入就達到幾萬元。
臨近中午,記者來到村民王書增的餐館,只見王書增正在烹制鹵肉。那將要出鍋的鹵肉香氣樸鼻,令記者食欲大增……記者閑聊中得知,王書增是土生土長的村民,以前住在深山里,村里只有4戶人,祖祖輩輩靠養牛養羊、挖山藥和砍柴過日子,屬于自己的耕地散落在山旮旯里,一小片一小片的,石頭比土還多,農作物的產量也低。
王書增從山里遷移到白云新村后,分配給他家的房子正好臨著通往景區大門的道路,他就與妻子張秀芝商量,辦了一個農家飯店。為迎合顧客的口味,他特意推出以山野菜、散養土雞為主的特色菜品,沒想到這些山野味竟成了城市人的香餑餑,吸引了不少回頭客。
王書增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別看俺這個小飯店不起眼,但一年下來能掙不少錢。俺算是趕上了好時代,不僅能像城里人一樣生活,還在白云新村開起了飯店,自己當上了老板。”王書增在自己的農家飯店門前,熱情地和記者拉起了家常。
美麗家園前景廣
陪同記者采訪的一鄉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保護白云新村這個美麗的家園,保護白云新村原生態的自然環境,銅山鄉黨委、政府把該村的日常保潔納入議事日程,在白云新村建起了沼氣池,并把農戶用的廚房、廁所、圈舍與沼氣池連為一體,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
該村還在村民中開展了“美麗家園看我行”等活動,在村中評比最干凈家庭、最愛護環境家庭、垃圾排出最少家庭,倡導村民從日常點滴做起,讓村民人人養成節約用水、不隨便丟垃圾的良好習慣。
如今,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已成為白云新村的對外形象。每到雙休日和節假日,越來越多的游客暮名前往白云新村,他們在白云新村就餐、住宿、休閑……白云新村已成為我市市民和外地游客“鄉村游”的最佳去處。
旅游與“美麗鄉村”
□王仲華
泌陽縣銅山鄉白云山中的幾個自然村原本都座落在大山中,村里交通閉塞、經濟落后,土地貧瘠。一年下來,居住在山中的村民收獲不了多少糧食,不得不靠放牧和養蜂為生。遇到雨天,山中的泥路無法出行,村民出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幾年前,在這樣的窮山村里,女孩大都選擇嫁到山外,誰家有個小伙子,在山里想娶個媳婦是一件難事。為此,許多適齡男孩走出白云山,去南方以打工為生,即便是在打工期間談了女朋友,也選擇在外地生活。
最近幾年,白云新村變成一個山清水秀、村容整潔、村民富裕的“美麗鄉村”。這得益于黨的富民政策,得益于銅山鄉黨委、政府發展“綠色經濟”的理念。白云新村的變化和發展,就是銅山鄉黨委、政府依托白云山豐富的旅游資源,把旅游開發、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綠色環保項目引進來,打造出白云新村——“美麗鄉村”的典范。
白云山景區自2009年建成開游以來,銅山鄉黨委、政府不斷完善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該鄉將白云山原有的幾個自然村遷出了大山。特別是白云新村的建成入住,不僅改善了原白云山村民的居住環境,且白云新村的獨特建筑也成為游客游覽的新景點。
旅游業快速發展,離不開旅游產業鏈的不斷完善。銅山鄉黨委、政府不但建成了白云新村,遷出了山中的村民,同時,該鄉還在白云新村大力發展農家樂、山野菜加工等項目,通過項目帶領村民利用現有的旅游資源開辦農家餐館、農家旅館、農家超市……讓村民足不出戶,就能靠自己的雙手和一技之長發家致富。
作為“美麗鄉村”,白云新村今后的發展之路還很長。對此,銅山鄉黨委、政府繼續加大對白云新村的投資力度,讓白云新村圍繞生態旅游這一產業,著力發展以農家樂為主,山野菜等特色產品開發加工銷售為輔的服務項目,使村民的收入逐年增加,一年一個新臺階,終于在白云新村形成集吃、住、游、購于一體的新型農村格局。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