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塑雕像緬懷將軍功績
摘要:□晚報記者 高琳琳 文/圖 韓智仁和81名學生在楊靖宇將軍故居的合影。 韓智仁在看相冊。一座白色的塑像十分醒目,一群學生排成幾排蹲著或者站在塑像前,大家的表情既
□晚報記者 高琳琳 文/圖
韓智仁和81名學生在楊靖宇將軍故居的合影。
韓智仁在看相冊。
一座白色的塑像十分醒目,一群學生排成幾排蹲著或者站在塑像前,大家的表情既興奮又嚴肅。1985年秋天,時任駐馬店市回族小學校長的韓智仁帶領81名學生從市區步行來到確山縣李灣村楊靖宇將軍故居,留下了這張珍貴的合影。
嘔心瀝血為教育
家住市富強路南段錦繡公館小區的韓智仁今年86歲,是駐馬店市回族小學第五任和第十一任校長。韓智仁的父親韓超凡和第一任校長白潤清等人都是育英小學的創始人,而且是復校(由于日機轟炸,學校被迫停辦)后的首任校長。
1981年8月,第二次接任駐馬店市回族小學校長的韓智仁更加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孩子的教育不能落下,同時還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韓智仁說,1983年,他們請楊靖宇將軍的女兒馬錦云到學校講述將軍的英雄故事,為全校師生做了一場生動的將軍事跡報告會。
韓智仁回憶,當時學生們聽完事跡報告后十分激動,在班級和學校掀起了向英雄學習的高潮,每個班的學生都寫了如何向英雄學習以及自己要如何行動的作文。一時間,學校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通過教育,當年的學生學習十分努力,成績有大幅提升。
倡導師生為將軍塑雕像
韓智仁家有這樣一張黑白照片,幾十名學生身穿校服,戴著紅領巾,和學校領導在一座塑像前合影。
“這是楊靖宇將軍的半身像,是我們學校的師生捐助的。”韓智仁說,當年,他曾和楊靖宇將軍的女兒馬錦云共同參加學習,通過交流溝通,他對將軍的英雄事跡十分敬仰,關注著將軍老家的情況。
得知楊靖宇將軍的故居十分破舊,而且連個塑像都沒有,韓智仁立刻發動全校師生捐款給將軍塑像。
當時,每個學生捐一分錢,學校教職工根據自己的情況捐款。沒過幾天,幾十元捐款就送到制作塑像的老藝人手中。
為了這座塑像,韓智仁花費了很多心思,既要用最好的材料,又要把將軍的容貌刻畫出來。后來,由于資金不足,韓智仁把自己兩個月的工資貼補進去。
“有一次,我母親說父親兩個月沒往家里拿錢,家里快揭不開鍋了。”韓智仁的兒子韓俊生告訴記者,父親是一個對黨和國家忠誠的人,老一輩無私奉獻、勤儉節約的精神在他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在韓家人的記憶中,韓智仁對學校和學生很大方,經常接濟貧困的學生,為學校捐款捐物。
步行到將軍故里
1985年秋天,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舉行楊靖宇將軍塑像落成儀式,韓智仁帶領學校教職工和81名學生來到李灣村。孩子們規規矩矩地在塑像前合影,大家既興奮又莊重。
韓智仁回憶,當時去參加儀式的大概是五年級的學生。早上,同學們從學校出發,由老師帶隊徒步6公里來到李灣村。由于心情激動,大家精神抖擻,生怕掉了隊。
據韓智仁介紹,1966年,為了緬懷將軍,弘揚英雄業績,政府在楊靖宇將軍的出生地——古城鄉李灣村修建了楊靖宇將軍紀念館。該紀念館由三間瓦房組成,故居院中有楊靖宇將軍1927年種植的槐樹。他們捐助的這座塑像就安放在大門口。
記者問最初募捐雕塑是否還有其他人員時,老人斬釘截鐵地說:“沒有,只有我們學校的老師和學生。”
韓智仁說,楊靖宇將軍的一生是短暫的,卻是光彩奪目的。他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一個共產黨員對共產主義事業的無限忠誠,譜寫了一首為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而無私無畏、英勇獻身的英雄史詩。他能為英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一輩子的光榮。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