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香包”將走出國門
摘要:駐馬店“香包”將走出國門傳播中國非遺文化□晚報記者 王瑩本報訊 近日,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與騰訊網聯合出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的
駐馬店“香包”將走出國門
傳播中國非遺文化
□晚報記者 王瑩
本報訊 近日,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與騰訊網聯合出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國人的生活故事》第二輯正式出版發行了。全書采用中英文雙語彩色印刷,并將在全球范圍內發行。河南省駐馬店籍青年攝影師張建的作品《八旬老人與茱萸絳囊》組圖成功入選該書,將作為全球孔子學院輔助教材,用于幫助海外漢語學習者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
據了解,駐馬店市青年攝影師張建的攝影作品《八旬老人與茱萸絳囊》成功入選《中國人的生活故事》(第二輯)《耄耋之年》。
《八旬老人與茱萸絳囊》創作于2014年重陽節。作品講述的是河南上蔡籍84歲老人張社潛心研究茱萸絳囊縫制技藝,并一心想要將其發揚光大的感人故事。相傳,茱萸絳囊縫制技藝起源于東漢,蔡人桓景登高避災,俗成于晉、唐,盛于宋、明、清時,為天下華人重陽佳節的必佩之物。然而,在文革期間,該項民間工藝技術瀕?,F狀嚴重,能縫制茱萸絳囊者寥寥無幾。
張社在茱萸絳囊傳統技藝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不斷加入現代時尚元素。她縫制的茱萸絳囊做工精細、形象逼真,并且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2006年,茱萸絳囊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攝影師張建運用紀實的手法真實再現了茱萸絳囊非遺項目傳承人張社的生活、工作以及參加社會活動的片段,感人至深。
作品《八旬老人與茱萸絳囊》對于傳播駐馬店文化及河南文化,乃至傳播中國文化都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時它也體現了青年攝影師為傳承非遺文化、推廣非遺文化保護盡自己一份責任的社會擔當。
攝影師張建現供職于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駐馬店網、國內多家圖片社簽約攝影師,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作品曾榮獲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一、二、三等獎,全國城市廣播電視報優秀新聞作品一等獎,全國首屆全民閱讀公益海報和攝影作品征集活動攝影組三等獎、河南新聞獎三等獎。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