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縣“支部+”模式推進社會治理創新
摘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汝南縣“支部+”模式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本報訊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閆建鋒)今年以來,在基層黨建工作中,汝南縣開啟&ldq
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
汝南縣“支部+”模式推進社會治理創新
本報訊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閆建鋒)今年以來,在基層黨建工作中,汝南縣開啟“支部+”黨建模式,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農村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著力解決黨務、村務結合不緊密的問題,提高農村黨支部服務水平,推進社會治理創新。
創建“支部+產業服務”模式,替群眾需求“牽線”。該縣積極鼓勵、引導各村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互助組織,由支部書記或黨員致富能手擔任負責人,吸納當地黨員和經濟能人,積極培育產業帶頭人、產品銷售中介人和技術信息服務中堅力量,為農戶提供技術管理、產品銷售和利益協調等服務,切實解決群眾生產實際困難。目前,該縣產業服務已涵蓋紅薯、花生、黃金梨、蔬菜種植、花木育苗等產業,獲得市級示范單位的農村專業合作社55家、省級3家,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有效增強了群眾增收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開設“支部+農技培訓”模式,為群眾脫貧“補智”。在各村黨支部建立農技培訓中心,充分發揮農村黨支部的農技培訓主導地位,堅持“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理念,針對困難群眾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采取外聘專家和內請本地產業帶頭人相結合的方式,堅持把課堂辦到田間地頭、村社廠房,組織困難群眾外出參觀學習、到基地實踐鍛煉,結合本村富民產業發展,給貧困戶“把脈問診”,對癥下藥,精準施策,著重培養農民實用技術、精細化管理、農村電商等技能知識以及三農相關政策理論。今年以來,該縣281個黨支部共舉辦農技培訓1405期,參訓農民達10萬人次,實現產業幫扶、科技幫扶貧困戶1.2萬戶3.8萬人。
打造“支部+民事代辦”模式,給群眾辦事“搭橋”。在農村黨支部設立民事代辦中心,依托縣行政服務中心、鄉鎮(街道辦事處)綜合便民服務中心,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打造“農民辦事不出村”便民服務平臺,村干部輪流擔任便民服務代理員,將群眾需要辦理農村五保、城鄉低保、婚育證明、大病救助等事務,實行網上受理、傳輸、辦理和反饋的“一網式”辦公模式,“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實現農民不出村即可辦成事的最終目標。積極推行“民情聯系戶”、“民情日記”制度,配套建立黨員月訪農戶制度、月末綜合匯報制度,及時收集村民的呼聲和利益需求。2016年來,該縣民事代辦中心共收集民意訴求1200件次,代辦事項20800件次,群眾滿意率在98%以上。
搭建“支部+文化服務”模式,幫群眾生活“添彩”。該縣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迎檢國家衛生縣城為契機,狠抓基層黨組織精神文明建設,大力整合農家書屋、農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農村體育健身設施等項目,在農村黨支部設立文化服務中心,引導組建腰鼓隊、舞獅隊、嗩吶隊、書法協會等民間藝術團體和文化陣地1000多個,發展會員(隊員)4300人。組織群眾開展科技培訓、文體娛樂、文藝演出、義務清掃等活動,弘揚“真善美”,杜絕“黃賭毒”,以實際行動幫助當地移風易俗。據統計,今年以來,該縣開展各類村級運動會112場,文藝演出98場,搭建鄉村大舞臺136個,參與群眾達37萬人。
創立“支部+矛盾化解”模式,為群眾和睦“護航”。在各村黨支部成立矛盾化解服務中心,建立健全矛盾調解化解機制。由德高望重的村干部和農村優秀無職黨員擔任調解員,采取溝通協調、說服教育、上門服務等方法,教育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表達利益訴求,力爭把矛盾消化在最基層。年終由所在鄉鎮和村民共同推選出“金牌調解員”兩名,并給予每人800元的表彰獎勵,在全縣范圍內形成示范帶動效應??h委組織部聯合縣直工委、縣檢察院、縣法院等單位,組建志愿者普法隊伍,聯合農村法律顧問定期下基層,深入村組現身說法、以案說法,對農村鄰里、精準扶貧、婚姻家庭、大病救助、危房改造、土地流轉、征地拆遷等方面的矛盾糾紛進行調處化解,為農村的社會的穩定、和諧“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