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明禮讓成為一種習慣
摘要:□ 葉金福近日,筆者上街閑逛,看見一位老太太拄著一根拐杖,從街道的這一邊向街道的另一邊慢慢地走過。此時,正是大街上車流量最多的時候,只見過往的小轎車、電瓶車等都
□ 葉金福
近日,筆者上街閑逛,看見一位老太太拄著一根拐杖,從街道的這一邊向街道的另一邊慢慢地走過。此時,正是大街上車流量最多的時候,只見過往的小轎車、電瓶車等都開始減慢了車速,有的把車停了下來,為這位老太太讓道。雖然一時間,大街上排滿了長長的車龍,但大家都沒有抱怨。見此,“文明禮讓”四個大字頓時浮現在筆者的腦海里。
眼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汽車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出門開車成了許多人的首選。但汽車也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諸多不便,尤其是上下班和在學校門口的上下學高峰時段,擁堵成了許多人的一大煩惱。而此時,“文明禮讓”也成了考驗廣大司機的一塊試金石。
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不少司機卻把“文明禮讓”拋之腦后,有的在大街上開車,明明看見有人要過街道,卻不主動禮讓,非得加速開過去,使得行人嚇得一時驚魂不定;有的在鄉村小道上開車,明明知道前面的路比較窄,且看見前面有車子開過來,卻非得往前“沖”,結果雙方都“卡”在路上,誰也過不去;有的遇上行人過斑馬線,就是不減速、不禮讓,非得把喇叭按得震天響,讓行人為其“讓道”;有的甚至遇上老人和小孩也不禮讓,照樣把車子開得飛快。殊不知,各地每年發生的許多交通事故當中,有很多就是因為一些司機的不減速、不禮讓而造成的。
其實,要做到“文明禮讓”并非難事。斑馬線前讓一讓行人,大街上讓一讓老人,鄉村小道上讓一讓對方的車輛,這些“讓一讓”頂多耽誤司機幾秒鐘時間,根本不會影響司機趕路、趕時間,哪怕真的要趕路、趕時間,是“讓一讓”安全呢,還是“硬闖”更安全呢?筆者想,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眾所周知,“文明禮讓”也是文明交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理應成為廣大司機的一種習慣和自覺行為。因此,筆者以為,每個司機出行的時候,都應把“文明禮讓”隨身帶上,讓“文明禮讓”時刻伴隨在自己身邊。因為這不僅是文明交通的體現,更是文明社會的要求。
但愿每個司機都能自覺做到“文明禮讓”,使“文明之曲”天天、時時陪伴在我們的身邊,從而為“文明交通”作出自己一份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