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內地客戶貢獻香港保險近四成份額
摘要: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雖然監管強壓管控,但內地客戶對香港保險市場熱情依舊。11月30日,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內地客戶赴港購買保險貢獻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陳婷婷)雖然監管強壓管控,但內地客戶對香港保險市場熱情依舊。11月30日,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內地客戶赴港購買保險貢獻489億港元保費,貢獻率近四成。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香港保費總額為3273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0%。其中,出售給內地客戶的新單保費為489億元,遠超去年全年水平(316億港元),占個人業務新單保費(1323億港元)的37%。據悉,今年上半年內地客戶貢獻新單保費收入301億港元,占個人業務新單保費(815億港元)的比例也同樣為37%。
對香港保險出現的火爆現象,華泰證券研究員羅毅表示,與內地保險產品相比,香港保險以其較低的價格和較高的分紅吸引著內地投保人。從產品價格上來看,內地人身險預定利率普遍在3.5%-4%之間,而香港人身險的預定利率普遍在4%-5%之間,略高于內地人身險0.5%-1%,投資型保險回報率在4%-8%;從投資回報上來看,由于監管環境和資本管制差異,香港保險市場配置更加靈活有效,能獲得較高投資回報率。
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中國銀聯便通知香港各保險公司,使用銀聯卡購買海外保險,單筆限額5000美元。與此同時,香港保險業監理處也于今年5月底表示要加強內地投保人的保障措施,部分香港保險公司調整了銷售政策,如降低銷售傭金、叫停部分香港經紀公司的代理權、內地部分非法代理機構暫停安排客戶赴港簽約等。此外,今年10月底,銀聯國際再次重申,境內居民在境外購買除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費經常項目保險外,都嚴禁使用銀聯卡支付。
目前,內地訪客赴港刷單業務縮緊、大額保單業務面臨縮水。不過,香港保險并非有益無弊。保監會便接連下發風險提示,點名香港保單存在的風險,如不受內地法律保護、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政策風險、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保單前期現金價值低、退保損失大等。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