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智慧在何處?
摘要:智慧農業(圖片來源:人民政協報)2016年9月,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在南京開幕。據新華網報道,本屆展會以“智慧農業、改變生活”為主題,匯集了來自多個國家和
智慧農業(圖片來源:人民政協報)
2016年9月,南京國際智慧農業博覽會在南京開幕。據新華網報道,本屆展會以“智慧農業、改變生活”為主題,匯集了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余家涉農企業。
“十三五”規劃提出,要走農業現代化道路,要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智慧農業”的智慧,在于充分利用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即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并推動農村經濟轉型、社會發展,統籌城鄉發展。
傳統農業的發展,就是“看天吃飯”。這是因為在傳統的農業中,農作物的生長條件完全依靠自然環境決定。然而,在“智慧農業”中就不同了。
人民政協報報道稱,當這場農業科技革命悄然興起的時候,還需要從“頭”做起,踏實做好物聯網技術的普及與推廣。
何為物聯網
物聯網技術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通過傳感器、二維碼、射頻識別技術、智能嵌入技術、全球定位系統等,進行實時的采集、收集、監控物體的各種能應用的、有價值的信息,再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進行信息匯總、分析、處理,從而得到物與物、物與人的鏈接關系。物聯網的存在與應用能夠進一步實現對物品和過程的智能化感知、識別和管理。
農業中的物聯網
據人民政協報報道,北京科百宏業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宗波表示,農業實時傳感數據是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的基礎;低成本和方便易用的物聯網無線傳感設備和無線控制設備是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能否廣泛應用和普及的關鍵。
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全憑農民的經驗和感覺進行農業的生產,主要是農作物的種植和水產、畜禽的養殖。事實上,憑感覺與經驗做事,很難做到精準化和利益最大化。物聯網的核心是“全面感知、可靠傳遞、智能處理”,在物聯網技術下,完全可以做到精準化。通過一些設備對需要進行監控的物體或過程,進行有利信息的采集和獲取,例如光、溫度、水分、PH值等信息。在有了實時精準信息的基礎上,可對農作物、水產、畜禽進行精準化地調控和養料補給等措施。這樣,不僅使得農業操作更加便利,還能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進而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目標。
我國是農業大國,然而并非是農業強國。“智慧農業”的大力發展,將有助于推動我們這個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喬亞玲)
本文由科技日報經濟特刊副主編尹傳紅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駱靜晨(實習生)、肖玲)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科普中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