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地球人的餐盤里會有什么肉
摘要:原標題:未來地球人的餐盤里會有什么肉 文·本報記者 高 博 人造肉、干細胞肉、酵母菌擠出的奶甚至各種各樣的昆蟲……未來,飼養牲口的糧食可能越
文·本報記者 高 博
人造肉、干細胞肉、酵母菌擠出的奶甚至各種各樣的昆蟲……未來,飼養牲口的糧食可能越來越不夠用,而為了解決地球人對肉食的需求,科學家給出了不少替代方案。至于它們的味道怎么樣,你可得腦洞大開一下。
想多吃肉?沒那么容易。據說因為氣候變化,主要飼料作物玉米的產量要下降。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全球人口在2050年達到90億。喂養牲畜用的糧食將越來越不夠吃,如何為地球上龐大的人口提供更多的肉食?科學家為此想了不少主意。
植物里流出的血
喂牲口太費糧食——能喂飽10個人的谷物,變成了只夠一個人吃的肉;7公斤植物蛋白才能喂出1公斤牛肉。但讓愛吃肉的人改吃素,太難。斯坦福大學教授帕特里克·布朗在嘗試一條解決之道——人造肉。他的“不可能食物(impossible foods)”項目匯集了50多名科學家、工程師、農民和廚師,研究分子級別的動物產品,以利用植物制造肉類和奶酪。他們花了5年和8000萬美金,造出了媲美牛肉的人造肉。
布朗的素牛肉不是豆制品。它的色澤,紋理都像絞碎的真牛肉。食客還可以挑選薄厚、半熟、八成熟等等。素牛肉的成分有馬鈴薯蛋白、小麥蛋白、黃原膠和椰子油等等,熱量比真牛肉少,蛋白質更多。
有美食家品嘗了素牛肉漢堡說,這是目前最像真實漢堡的素食。也有人說,雖然味道好,但沒有肉纖維的咬頭。
之所以像真肉,因為人造肉里有血紅素。植物中也有血紅素,但還是在動物肌肉中含量最高。將牛肉、豬肉化凍往往會滲出“血水”,它就來自于肌肉中的血紅素。所以肉有獨特的口感和風味。
布朗用植物亞鐵血紅素替代動物亞鐵血紅素,使人造肉呈現了肉的淡紅色,他還分解了植物中的蛋白質,重組氨基酸,并和糖、植物脂肪等發生化學反應。當被烘烤時,人造肉也會變成棕色,散發出香氣。一套素肉漢堡+薯條賣12美元,還可以接受。
現在類似的企業不少,有的用植物做出了假雞蛋,有的用菜籽做出了蛋黃醬的口感,還有用大豆和雜糧生產素肉的。吃肉大國美國正引領素食科技的潮流。
干細胞肉
如果在器皿里能生產牛肉而不是養一頭牛,就不需要耗費不必要的能量。而且從牛身上提取干細胞培養,而不是宰殺它,也更人道。干細胞是沒有分化的細胞,是器官的種子。許多醫學家研究用干細胞生成人類器官供移植。但也有人想用它生產肉。
馬克·波斯特——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教授就成功在實驗室里培育出“干細胞肉”。他從牛的身上提取組織,分離出干細胞;將之浸泡在糖、氨基酸、油脂、礦物質和多種物質的混合液中,讓細胞吸收營養,生長分化,初步長成帶有黏性的物質;波斯特再讓它不斷膨脹,拉伸成肉條;最后將3000條肉條混合,加入200片實驗室培養的動物脂肪,制成一塊漢堡用的肉餅。
這塊肉餅不怎么好吃。因為跟真牛肉不一樣,它沒有血管神經,是單一環境下擴增出來的,所以口感比較怪。
體外培養細胞,要模擬體內環境,因此得維持營養、絕對無菌環境、適宜的酸堿度、培養器皿、溫度等條件,肌肉細胞長得又慢,這么生產牛肉太貴了,每公斤1萬美元,相當于市面價格的1000倍。
這個實驗當然不是為了美食家設計的,僅是個可行性探索,將來會不會有經改進后能上市的干細胞肉,尚未可知。
酵母菌擠出的奶
兩位素食主義的印度人,在加利福尼亞開了一家公司,生產“沒有奶牛”的牛奶。它把奶牛DNA序列插入給酵母菌。酵母菌與玉米糖漿、其他種類的蛋白質,一起放進發酵罐中。最終獲得的發酵物與普通牛奶口味上相差不大,保質期比普通牛奶長。
目前這種人造奶售價是牛奶的兩倍。這家公司稱它的口感是豆奶、杏仁奶比不了的。人造奶中的蛋白質來自酵母菌,脂肪來自植物,并在分子層面調整以模仿牛奶脂肪的結構和風味。鈣和鉀等礦物質,還有糖類,是另外采購再添加到人造奶中的。混合物的配比合適的話,“人造奶”的成分就與牛奶接近。
這家公司還希望做出比牛奶更有利健康的人造奶。他們正嘗試生產不含乳糖的人造奶,以滿足乳糖不耐者的需求。他們還研制出將飽和脂肪替換成不飽和脂肪,但依然保留牛奶風味的產品。
人們吃了幾千年的酵母,不過最近才改造出各種轉基因酵母,有的能將秸稈變為酒精,有的能發酵出止痛藥,可以預計除了人造牛奶,轉基因酵母還能變身各種蛋白質供給人類。
堅果味兒的蛆
就像《圣經》里規定的,人類被神允許吃昆蟲;許多民族都有昆蟲佳肴。201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中指出,全世界可供人類食用的昆蟲超過1900種,世界上至少20億人的傳統食物中包含昆蟲。但昆蟲迄今還未成為人類的蛋白質主要來源,這是很可惜的。
黑水虻是一種其貌不揚的細細的飛蟲,在熱帶常見,是腐食動物,它常待在垃圾堆糞坑,但不去人家里。它的繁殖能力和蒼蠅一樣強大。幼蟲有點像蠅蛆,一只幼蟲平均每天進食0.5克有機物,能夠消化絕大部分的生活垃圾,比如爛水果蔬菜,腐肉和糞便,高效轉化為脂肪、蛋白質和鈣。黑水虻幼蟲含45%的粗蛋白。
現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都有企業用黑水虻處理有機垃圾,黑水虻的幼蟲可以當飼料,從雞和豬,魚和蝦到鱷魚都愿意吃。據說哥斯達黎加75%的生活垃圾用來喂黑水虻幼蟲。一噸豬糞可以養出100公斤的黑水虻幼蟲,而且處理過后的豬糞沒有臭味兒,是蓬松的好肥料。
黑水虻幼蟲體內有抑菌物質,動物吃了有益健康。也有學者用廚余垃圾養黑水虻自己吃,煮熟的幼蟲聞起來像馬鈴薯和堅果,味道挺棒的。
高博
(責編:魏艷、趙竹青)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科技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