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榮國慶文藝中增強文化自信
摘要: 作者:薛家明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自東向西灑向祖國廣袤壯美的疆土,我們迎來了祖國67歲華誕,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國慶假期。在這個舉國同慶的日子,一道道文化盛宴相繼
作者:薛家明
當清晨第一縷陽光自東向西灑向祖國廣袤壯美的疆土,我們迎來了祖國67歲華誕,同時也開啟了自己的國慶假期。在這個舉國同慶的日子,一道道文化盛宴相繼呈現在我們面前。從“氣質高雅”的曹雪芹文化藝術節,上海文化藝術團獻演布達佩斯藝術宮,到雅俗共賞的電影《地球四季》沖刺熒屏,可以說是好戲連臺、精彩不斷。
其實,國慶文藝市場的好戲連臺只是中國文化大繁榮的一個縮影。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28898億元,同比增長22.0%;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27235億元,吸納就業人員2041萬人;視頻網站電視劇流量、網絡綜藝播放量動輒跨越5億大關,“網生代”的文化消費時代已然來臨。這些火爆數字將文藝市場的火爆程度刻畫得淋漓盡致。
文化市場何以精彩不斷?首先在于文藝工作者精品意識的增強。2014年10月,中央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作出重要講話,他指出文藝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以創新為動力,以創作生產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而貫徹這一指示,文藝工作者的精品意識不斷增強,涌現出《三體》等一大批優質“IP”。文化產業是內容產業,內容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隨著優質“IP”的不斷涌現,也帶動文藝市場大繁榮,國家的文化事業大發展。
更重要的是,祖國繁榮發展的帶動。國際經驗表明,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時,文化消費需求就會大幅增長。隨著祖國繁榮的發展,在2015年中國人均GDP達到8000美元,這就意味著中國居民文化消費需求的熱潮強勢到來。祖國繁榮發展不僅帶動文化市場持續擴容,更在潛移默化間提升中國文化的軟實力。比如,數字技術的發展帶動影視劇制作效果越來越逼真;在供給側投入的持續加大,帶動基層文化館、電影院遍地開花,等等。
可見,我們享受當下的國慶視覺盛宴,更要珍惜祖國繁榮發展契機,不讓這份觸手可及的幸福溜走。
當然也應該看到,盡管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精品“IP”疊出。但城鄉間文化鴻溝不斷擴大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這種文化的落差,盡管是經濟發展差異的必然投影。但也會嚴重影響民眾的“幸福指數”。試問,假如農村青年們沒機會看《夏洛特煩惱》,他們會不會煩惱?可見,彌合文化供給差異,“讓文化惠及更多群眾”刻不容緩。
在繁榮國慶文藝中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源于傳統的優秀文化,基于今天的文化繁榮。”可以說,沒有文化繁榮,就沒有中國的文化自信。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更要在國慶文藝市場的帶動下,進一步縮小城鄉鴻溝,豐富農村文化市場,用文化的大繁榮增強文化自信。具體而言,首先文藝工作者要祛除浮躁心態,以精品意識去演繹貼近農村生活的作品。其次相關部門更要通過政策杠桿、資金杠桿,引導文藝作品向農村轉移。唯有如此,才能不斷繁榮文化市場,讓文化自信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不斷滋養家國情懷,為全面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不竭動力!(薛家明)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光明網-時評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