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十五周年,全球經濟有幸存者嗎
摘要: 15年前,“9·11”事件對美國造成的毀滅不僅僅在于多座地標式建筑的轟然倒塌,還在于由此為美國帶來的數以百億計的經濟損失;15年過去,美國經濟不僅迅

15年前,“9·11”事件對美國造成的毀滅不僅僅在于多座地標式建筑的轟然倒塌,還在于由此為美國帶來的數以百億計的經濟損失;15年過去,美國經濟不僅迅速從這次恐怖襲擊中走了出來,更在金融危機后實現了令人矚目的經濟復蘇。但與此同時,市場上關于全球經濟面臨“長期停滯周期”的說法正甚囂塵上,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更是首當其沖——是坦然面對還是匆忙逃離,這已成為各國經濟皆須面對的問題。
再見,超級經濟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經歷了“9·11”后的美國15年間并未發生過一起成功實施的大規模恐怖襲擊,反觀歐洲卻已然成為恐怖主義襲擊事件的新戰場。與此同時,經歷恐襲后的美國經濟正在以不疾不徐的步伐前行,而歐洲、日本等昔日位列前茅的經濟體卻深陷于金融危機后的泥淖之中難求突破。
盡管各國央行頻頻出臺大力度刺激措施,但全球經濟的復蘇步伐仍然令人失望。今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下調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0.1個百分點至3.1%和3.4%。更令人不安的是,當前全球范圍內的經濟低迷恐怕僅僅是個開端。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吉姆·瑞德近日給過去長達35年的超級周期畫了一條“終點線”。在瑞德看來,這35年的全球超級周期是由全球人口紅利、中國和印度的“10億廉價勞動力”,以及發達國家35-54歲高生產率工人所共同造就的;但隨著人口進入持續衰退期,這些因素正在翻轉,因而全球經濟恐怕不得不告別超級周期。
瑞德認為,在未來的20年乃至更長時間內,全球經濟實際增長率都不太可能回歸到金融危機前,而各國對此將無能為力,因為如果外推過去35年的超級周期,將對投資者、政治家和央行造成致命的危險。“我們能做的只是面對持續低實際增長和高債務率的挑戰。”瑞德說。
美國經濟的“9·11”噩夢
金融危機之后,與歐洲和日本近乎停滯的經濟走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經濟迅速復蘇,并逐漸成長為最健康的發達經濟體。去年,美國GDP總量為17.95萬億美元,比2001年“9·11”事件發生時翻了近一番。在如此令人驚艷的成績背后,正悼念著“9·11”十五周年的人們似乎已忘記,當年這一事件是如何沖擊美國經濟的。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中心2010年的一份報告,“9·11”事件之后,國家層面的直接損失大概在500億-1000億美元之間,換算成今日的美元則在600億-1200億美元之間。受此影響,美國2001年的GDP增速從前一年的4.09%斷崖式下跌至僅有0.98%。
這其中,金融業、保險業、航空業和旅游業被稱為“9·11”的四大輸家。當時,“9·11”事件的發生掀起了一場恐慌性拋售,各大股指不斷下跌直至三年來的最低點,短短一周內1.4萬億美元市值就此蒸發。
與此同時,保險業亦在這類惡性事件發生后成為首當其沖的受波及行業:其中美國最大財產保險公司AIG在一周之內賠付高達5億美元的保險金,第二大壽險公司MetLife則賠付3億美元;此外倫敦勞合保險、通用再保險等全球幾家大型的再保險公司更是元氣大傷。
對于航空業而言,“9·11”事件發生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國的機場都沒能重現昔日繁忙之景,航班的上座率不超過五成,這直接導致美國至少10家航空公司申請破產,15萬個航空業工作崗位被削減,對美國航空業造成的損失達400億美元。同樣,國難當頭之下,美國旅游業也可謂進出無人,其中邁阿密的酒店入住率更是降低了40%。
15年的滿血復活
作為一次突發性事件,“9·11”對美國經濟的沖擊總歸是局限于短期影響的。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孫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恐襲事件對美國第三產業的影響是肯定的,但“9·11”事件對該國經濟造成的最大影響其實在于,它引發并加速了2001年新經濟泡沫的崩潰。
不過,不論是“9·11”的經濟沖擊還是網絡經濟泡沫的破裂,美國最終還是得以迅速恢復。事件發生后的次年,美國經濟增速便已上漲至1.79%,2003年則恢復至2.81%,此后數年至今,除了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和2009年,美國經濟一直保持著這樣的中速增長。
經過15年時間的復原,當年深受“9·11”事件之苦的幾個行業也在逐步復蘇,甚至已經超越事件發生之前所取得的成績。根據媒體報道,“9·11”事件發生后受災最重的美國航空公司在經歷15年時間后正在強勢崛起,今年該公司在財富全球500強榜單中的排名已從2001年的98位躍至67位,甚至遠高于2000年的77位,穩享“世界最大航空公司”稱號。
與此同時,在曾形成泡沫聚集的互聯網與科技領域,美國向來引領世界之先。在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當中,美國的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占據了前五的位置。此外在股市,美國的三大股指頻頻創出新高,對證券市場依賴較高的美國民眾的財富也隨指數攀升而上升。
誰是全球經濟停滯的幸存者
“相較于歐洲和日本,美國之所以能夠在金融危機發生后迅速恢復,主要得益于該國迅速且及時地采取了寬松的財政政策,而歐洲的寬松政策則是從2012年才開始,這顯然為時已晚,”孫杰稱,“至于日本,經濟停滯的問題早已不能說是因金融危機而起,而是過去更長時間所出現,這已不是區區寬松政策便能解決的問題。”
當然,雖然美國經濟看似已成為當前全球普遍低迷的“局外人”,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就此成為超級經濟周期落幕后的幸存者。對于所謂的“長期停滯周期”,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人給予肯定說法。孫杰稱,在即將經歷長期停滯的全球名單中,美國當然也位列其中。
如今,二戰“嬰兒潮”一代已經交班到了“千禧一代”,曾經造就了35年的超級經濟周期的因素正加速逝去,這同時將導致持續的低收入增長和高負債水平。英國《金融時報》日前表示,已有證據顯示,微弱的生產率增長、人口老齡化,以及全球儲蓄過剩等諸多現象已出現在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歐元區等在內的許多大型經濟體內部。
近日,經濟學人智庫對全球200個國家未來五年的政治和經濟進行預測,報告判斷經濟已連續擴張七年的美國將在2019年左右進入衰退期,其中利率水平抑制內需以及外部沖擊的雪上加霜成為衰退的主因。當下,全球經濟體正緊盯美聯儲的加息時間表,那么美國能否如同15年前的“9·11”事件和八年前的金融危機之時那般,從容走出衰退的預言呢?(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初曉彤/文)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