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投資貿易和技術提升為重點
摘要:喜迎第十九屆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系列評論之三以投資貿易和技術提升為重點本報評論員連續18年舉辦中國農加工洽談會,駐馬店市吸引了泰國正大、臺灣徐福記、臺灣頂新、香港思念
喜迎第十九屆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系列評論之三
以投資貿易和技術提升為重點
本報評論員
連續18年舉辦中國農加工洽談會,駐馬店市吸引了泰國正大、臺灣徐福記、臺灣頂新、香港思念等一批國內外知名農產品加工業企業落戶,培育壯大了十三香調味品、大程糧油、一加一面粉、懿豐油脂、康博匯鑫、金鳳牧業等一批本地骨干企業,有力促進了駐馬店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可以說,目前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了駐馬店產業關聯度高、行業覆蓋面廣、帶動作用強的支柱產業和重要民生產業,這將對駐馬店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不僅如此,作為國內外農產品加工領域最具影響的“4A”級展會,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無論是在推動駐馬店由傳統農區向現代農業大市、推動河南打造“四個大省”、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大省中,還是在推動國內、國際農產品加工業先進技術交流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尋找最佳合作伙伴開展投資貿易,促進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中,都曾經和繼續發揮巨大作用。在廣大農產品加工企業眼中,這是尋求合作伙伴、掌握先進技術、展示自身形象、了解行業動態、明確投資方向、促進產品銷售的重要合作交流平臺。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期,是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轉型升級期,也是農產品加工業各項政策利好的疊加期。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長、人們消費結構變化、消費檔次升級,形成新的需求,加之現代裝備技術、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業態,為產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我國經濟進入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化的新常態,產業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加大、要素供應趨緊、投入成本上升等嚴峻挑戰,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同時,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拓展農民增收渠道”的任務要求,為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指明了大方向。我們要以連年召開中國農加工洽談會為契機,以投資貿易和技術提升為重點,進一步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要著眼于提檔增值,在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上實現重大提升。篩選、主攻和推介一批國內、國際領先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不斷推動農產品加工向縱深發展;通過縱向和橫向延伸產品鏈、價值鏈和產業鏈,實現農產品多重轉化增值。
要著眼于技術創新,在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能力上實現重大提升。整合科研力量,對重大關鍵共性技術進行聯合攻關、集成攻關,破解一批技術瓶頸問題;通過搭建內部技術交流和信息共享平臺,造就一批技術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要著眼于產業集聚,在農產品加工集中區輻射帶動能力上實現重大提升。引導企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補、聯系緊密的產業集群;通過加工專業品種篩選推廣和企業的帶動,建設一批專用原料基地和優勢加工體系。
要著眼于品牌培育,在農產品加工業市場競爭能力上實現重大提升。培育壯大骨干企業,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加工水平高、帶動作用大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培育一批產品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影響范圍廣的知名品牌,培育和保護一批“中華老字號”,用品牌引領質量管理,用品牌保證人們對產品質量的信心。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任務繁重而艱巨。我們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堅持以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工作目標,堅持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工作路徑,堅持以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為工作主線,進一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