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藝評論需“進場”
摘要: 【網絡文藝評談】 作者:莊庸(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網絡文藝委員會秘書長)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網絡文藝工作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
【網絡文藝評談】
作者:莊庸(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網絡文藝委員會秘書長)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網絡文藝工作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這句話揭示了網絡文藝評論面臨的巨大契機和挑戰。隸屬于中國廣闊社會現實生活的網絡文藝領域,其創作實踐和創新風潮包含著豐富的內生能量,其中任何一個爆發點,都有可能挖掘出一條重大理論問題的線,并重建我們的文藝評論評價體系。
因此,越是介入鮮活的文藝實踐,越是參與泛文化娛樂全產業鏈,網絡文藝評論越能接地氣,越能切中時代的脈動,越能發揮影響力。所以,網絡文藝評論需要進“場”,而且,要進到“場中央”。
但問題恰恰在這里:當我們意識到網絡文藝領域龐大而豐富的創作實踐、創新風潮、重大理論與評論評價體系的構建問題,都需要網絡文藝評論進“場”并進到“場中央”,構建起小切口撬動大格局的好杠桿作用時,卻面臨著“想進場卻難以進場”的三大難題:
一是,面對龐大、海量,且時時刻刻都在千變萬化的網絡文藝場域,我們如何進“場”?尤其是面對那些亞文化和微社群趨勢中的網絡文藝作品、現象和潮流,大多數人更是找不到進入的路徑,容易迷失,產生焦慮。
二是,面對這些動態、前沿且前瞻的新文藝,既有的理論體系似乎全都失效,而重構自己的知識譜系又是一個特別龐大的艱巨任務,以至于突然之間直面三道難關:第一道難關,想補課都不知道怎么補;第二道難關,更不知道如何能夠切中當下的熱點和脈動,不能及時、互動和有效地發聲;第三道難關,如何能夠研判和預判未來的發展趨勢,并影響下一步的創作熱點和創新風潮?
三是,如何在進入網絡文藝場域后,尋找到折返點,找到可以繼承和創新的東西,從而進一步進入正在重塑的主流新文藝場中,找到自我的意識、族群的認同、文化的建構,甚至找到新舊媒體融合發展趨勢下的評論評價體系構建之道。
看來,網絡文藝評論要想進“場”并進到“場中央”,就要把握社會實際需求和未來發展趨勢的軌跡,抓住這個時代新文藝的切入點、接觸點、引爆點,對創作實踐產生影響和作用,并引領創新潮流和現象,同時,必須直面并求解這三大“進場”難題。
《光明日報》( 2016年08月27日 06版)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光明網-《光明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