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務創新值得期待
摘要:胡殿文弘揚法治精神,推進政府依法行政、群眾依法維權,法律服務創新值得期待。看了新華社最近幾天的相關報道,筆者有感而發。據報道,在四川的鄉村、社區之中,“法律
胡殿文
弘揚法治精神,推進政府依法行政、群眾依法維權,法律服務創新值得期待。看了新華社最近幾天的相關報道,筆者有感而發。
據報道,在四川的鄉村、社區之中,“法律明白人”大受基層群眾的歡迎。目前,由經過司法培訓的退休干部、骨干農民、村組干部等組成,四川已培養扎根基層的“法律明白人”48萬余人,讓基層群眾有了身邊的法律“智庫”,逐漸解決群眾維權不知如何“用法”的“最前一公里”問題,緩解了群眾“用法難”“用法貴”的窘迫狀況。
在四川省安岳縣永順鎮玉康村,退休鄉鎮干部胡吉祥今年已是當“法律明白人”第三個年頭,記者在他家發現,包括土地、婚姻、交通等法律書籍一應俱全。去年6月,他還幫助村民解決過一起留守兒童溺亡的糾紛。在四川省樂至縣,孔雀鄉村民唐朝銀經常向“法律明白人”咨詢土地承包方面的法律知識。“有法可以走遍天下,遇到糾紛也硬氣。”唐朝銀說。
四川省還共設立法治輔導站7000多個,法律援助工作站5200多個,組建村(社區)法治宣傳隊伍7000多支,發放便民法律服務聯系卡220余萬張。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1.6萬余名律師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了村(社區)法律顧問,大大緩解了基層群眾“用法”的難題。
由此可見,培訓和使用“法律明白人”,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是化解社會矛盾、推進依法治國的有效途徑。其實,類似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第三方律師參與化解:劍指涉法涉訴信訪“終而不結”。我們知道,律師工作是政法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律師和法律工作者是政法系統一支重要力量。律師可以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為黨和政府提供法律服務。切實發揮法律參謀和智囊團的作用,當好政府依法行政的好助手,做好人民群眾依法維權的好幫手;廣大律師和法律工作者積極參與涉法涉訴信訪案件處理,有利于健全“大調解”工作格局,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
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的“老上訪戶”老孫沒想到,自己上訪了12年的一起勞動糾紛官司,在第三方律師介入后僅用了3個月就得到滿意的結果。 幫助老孫的是來自吉林市信訪法律事務服務中心的公益律師。這家中心主要受理對政法機關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和決定不服、且尚未終結的信訪案件。獨立于法官和當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律師充分發揮了化解矛盾的橋梁作用。中心成立5年來,已受理各類涉法涉訴信訪案件逾400件,息訪人數近3000人。這表明,在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后,他們表達訴求的渠道通暢多了。
“信訪是個筐,啥都往里裝。”多年來,信訪工作職責邊界不清楚、受理范圍不明晰,“小馬拉大車”的問題突出:一方面,不少本應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途徑解決的問題大量進入信訪渠道,導致信訪部門管了許多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項;另一方面,職能部門的相關法定職責沒有充分履行,群眾合理訴求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產生了許多新的矛盾。
關依法處理,并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為此,中央政法委針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入口”不順、程序“空轉”、“出口”不暢等問題接連出臺多個配套措施,直指“案結事不了”難題;中央政法委還在全國全面推行涉法涉訴案件律師代理制,為信訪人提供更優質高效的公益法律服務。
再如,讓公益律師下鄉,讓法律服務進村入戶。“我們村一位80多歲的老人生活難以自理,但4個子女都不管他,他該怎么辦?”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的第八屆農村“信息趕集”的展臺前,信陵鎮水聚坪村村委會主任張家清急切地提出問題。當天的咨詢律師細致地向他講解了贍養老人相關的法律條款,建議老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并申請法律援助。“信息趕集”是恩施州為了解決山區農村法律服務不足的問題而采取的創新舉措之一。近年來,這個州普遍實施法律顧問制度,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推動律師下鄉服務;對于處于山區腹地、交通不便的鄉鎮,法律顧問每月定期在線咨詢。目前,恩施州的每個鄉鎮都掛上了“法律診所”的牌子,由專職律師為群眾提供一對一的法律公益服務。
無獨有偶,江西省萬年縣推行的“一村一顧問”的法律顧問制度,也成了群眾日常生活的好幫手。2014年起,該縣組織律師、公檢法司等部門的法律工作者,上門為農民解答宅基地、婚姻等農村常見的法律問題,并通過現場指導、聯合調解等方式,化解基層矛盾糾紛,“這事我要問問法律顧問”成了農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兩年來,萬年縣農村信訪量逐年下降,其中赴京上訪量下降80%。
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而在河北省邢臺市,依法調解目前正成為群眾工作的新思路。邢臺市建立縣、鄉、村三級群眾工作平臺,把“說不清、理還亂”的群眾糾紛化解在基層。各級群眾工作平臺抽調老黨員、法律顧問等群眾工作骨干力量,充分發揮政策解釋、法律咨詢等功能,有效地回應了群眾訴求。
以律師為代表的第三方力量,也成了化解信訪矛盾的突破口。針對部分上訪群眾對政法機關不信任的心理,2013年,北京市民政局推出“三師一員”信訪調解機制,動員律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師和人民調解員等多方力量,在信訪大廳“坐堂接訪”,幫助信訪者剖析訴求是否合法合理,引導信訪群眾通過法律渠道處理相關問題。“我在這兒沒花一分錢就把案情分析清楚了,人家還給指了條法律認可的明路,我現在心里敞亮多了!”一位接受了律師義務咨詢的上訪人員對記者說。 法律的生命在于實施,只有懂法知法,才能依法行政、用法維權。緩解了群眾“用法難”“用法貴”的窘迫狀況,基層需要更多“法律明白人”,并通過他們逐漸解決群眾維權“用法”的“最前一公里”問題。城鄉“法律明白人”越來越多了,政府依法行政、群眾依法維權才能落到實處,依法辦事、依法用權的理念才會不斷深入人心。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