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江 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作為第一要務
摘要:記者 代廷偉在上蔡縣塔橋鎮樓李村,提起第一書記李衛江,無論是村干部還是當地村民無不交口稱贊:“李書記來俺村時間不長,但給俺村帶來了許多新變化。”樓李村隸
記者 代廷偉
在上蔡縣塔橋鎮樓李村,提起第一書記李衛江,無論是村干部還是當地村民無不交口稱贊:“李書記來俺村時間不長,但給俺村帶來了許多新變化。”
樓李村隸屬于上蔡縣塔橋鎮,位于上蔡縣城東17公里處。全村有13個村民組3600多人,3500畝耕地,地少人多。村里支柱產業薄弱,基礎設施較差,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全村有47戶貧困戶,共136人,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在2800元以下,生產生活水平較低。
2015年9月,市委組織部選派市人民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副局長李衛江到上蔡縣樓李村任第一書記。李衛江帶著組織的重托,一心撲在帶領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工作上。
到樓李村后,李衛江及時轉換角色,他把熟悉村情作為第一要務,深入走訪群眾,摸清致貧原因,制定詳細幫扶措施。
建檔立卡是扶貧工作的基礎。在李衛江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樓李村的精準扶貧工作經過建檔立卡“回頭看”,對2015年貧困戶和擬新納入貧困戶進行了全面審核,根據審核結果對實施到戶增收項目達到脫貧標準的200戶實行退出機制;對因病、因殘等原因新致貧的5戶26人納入貧困戶對象,最終認定47戶貧困戶。
精準幫扶是駐村干部的首要任務。在對樓李村產業結構進行了詳細調研后,李衛江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科學施策,用活用足現有精準扶貧政策,為樓李村快速脫貧加油助力,關注產業發展項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積極爭取各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用于農業生產、道路建設、危房改造、美麗鄉村建設,并結合當地地理條件和氣候特點,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平菇和冬桃等特色產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扶貧先扶智,智力扶貧是扶貧攻堅的根本舉措。2015年9月以來,他協調勞動部門在村里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務技能培訓,增強貧困群眾的就業技能,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就業,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聘請農技人員親臨到村里進行現場指導,向村民傳授實用技術。
“市、縣兩級檢察院作為我的堅強后盾,大大增強了我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李衛江說。檢察院實施班子成員包戶、黨員一對一結對幫扶困難戶,從生產、生活、思想等方面進行解困和疏導幫助。
“第一書記是來給我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我們必須給第一書記提供組織保障。”塔橋鎮副鎮長翟中洲說。
李衛江作為第一書記,始終保持做事公開、透明,認真落實基層民主科學決策制度,落實黨風監督檢查制度,靠自己講規矩、守紀律的模范帶頭作用,帶動村干部遵規守紀、公道辦事。村里所有重大事項,他都和村干部一起采用“4+2”工作法推進。
“現在我們村黨支部已成為堅強有力的先進基層黨組織,村干部團結向上、風清氣正,全村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勁頭空前高漲。”樓李村黨支部書記李海亮深有感觸地說。
“在扶貧中學習扶貧,在扶貧中摸索扶貧,在扶貧中推進扶貧。”塔橋鎮鎮長劉東升告訴記者,“李衛江用自身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的路子,找到了適合樓李村發展的脫貧路子,建立了發展的長效機制,給村里留下了一套好機制、好方法,具有指導作用。”
談起下一步的扶貧工作,李衛江告訴記者,要繼續建強基層組織,落實基礎制度,搞好組織陣地建設,讓村干部更有干勁;協調有關部門和相關企業,搞好培訓,為村里的貧困戶提供更多就業、創業機會。他還計劃再多爭取些資金,讓各個自然村都通上水泥路,建好垃圾中轉站,讓樓李村的道路更暢通,天空更藍、人心更齊,為整個樓李村全面實現脫貧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