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究竟是被誰殺害的
摘要:□趙天順韓非,韓國貴族公子(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此人甚有才名,曾著《孤憤》《五蠧》《說難》等文章十萬余言,受到秦王嬴政的重視,被邀出使秦國,不久自殺于咸
□趙天順
韓非,韓國貴族公子(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此人甚有才名,曾著《孤憤》《五蠧》《說難》等文章十萬余言,受到秦王嬴政的重視,被邀出使秦國,不久自殺于咸陽獄中。
韓非死因眾說紛紜,現筆者也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韓非之死,姚賈是主要謀害者
姚賈奉秦王嬴政之密令,攜重金離間六國,使合縱被分化瓦解。因政績顯著,他得到了秦王嬴政的嘉獎封賞,此事卻遭到了出使秦國的韓非的大肆誹謗。他在秦王嬴政面前說:“姚賈是監門之子,在大梁曾因偷盜在大街上遭受眾人的毆打。這樣出身下賤的人,卻被你們秦國視為人才精英,真讓天下人笑掉大牙!”
姚賈知道這一情況后,心中異常憤怒,心想:我姚賈與你韓非素無冤仇,你身為韓國的一個使臣、秦王的客人,為什么這樣恨我呢?既然是你韓非不仁,也休怪我姚賈不義。所以,姚賈在秦王嬴政面前,痛斥韓非出使秦國的目的,不是事秦,而是弱秦、疲秦,陰謀亡秦。秦王嬴政聽信姚賈的陳述,也確實感到韓非孤傲清高、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很難為秦所用。于是,秦王嬴政繞過韓非的好友李斯抓韓非入獄。但是秦王嬴政決定要處死韓非時,確實是李斯執行的。因為李斯當時官居廷尉,主管司法,職責所在奉命行事。況且君命如山,誰敢抗拒?如果李斯違抗秦王嬴政的旨意,他將和韓非的下場一樣,死于非命。
有人說,李斯是因嫉妒韓非的才華,怕韓非在秦國影響他的仕途而要殺韓非的。筆者認為,那時的秦國已屬強秦,李斯已是秦朝重臣,深得秦王嬴政的信任,已經步入人生仕途的快車道,而韓非是即將亡國的韓國公子,秦王嬴政已經對他心生敵意,針對當時的情況,韓非還有什么可以嫉妒的呢?因此,將韓非的死,強加給李斯實在是天大的冤枉,是不明真相帶有主觀偏見的人的惡意誹謗。
韓非之死,姚賈是主要謀殺者,原因是私恨。姚賈痛恨韓非揭自家老底兒,他為秦國立功回來,卻被韓非舉報侵吞秦國重金、假公濟私揮霍秦國財寶、為己邀功三大罪狀,私恨當然要報,正因如此,韓非豈能活命?
嬴政對韓非的死負有很大責任
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著作后,把韓非的書簡奉為治國安邦的經典。然而,在實踐中秦王嬴政感覺韓非的書與自己的斗爭經歷還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嬴政認為韓非只是一個空談的理論者,而不是一位具有實踐經驗的干才。這些書簡“便不能再增加一個字,也不能減少一個字”。即便是韓非本人也不可以。唯一的解釋權只能是秦王嬴政自己,任何人都不得染指。因此,只能讓韓非永遠保持沉默。所以,嬴政對李斯說:“韓非是韓國貴族,是韓國公子,在我們秦國淪為囚犯,罹刑受辱,你是廷尉主掌刑律,韓非雖說是你的同窗好友,但眼下確實是大秦國的敵人、罪犯,寡人也不多費口舌了,相信廷尉自有主張。”表面上嬴政把皮球踢給了李斯,讓李斯看著辦。實際上李斯已經懂得嬴政話中的深意。嬴政是叫他做惡人,做殺韓非的兇手,落千古罪名,明知是當也得上,君命如山,王命難違。
因此說,秦王嬴政對韓非的死負有很大的責任。最早欣賞韓非、為了韓非不惜發動一場戰爭的是嬴政,如今批準姚賈將韓非投入監獄的還是嬴政。再則,韓非死了以后,作為秦國的最高統治者,一個韓國貴族公子、外國使臣入秦事秦,竟死在秦國的大牢中,不去追究韓非的死因,本身就等于默許。
李斯為什么主張殺死韓非
李斯和韓非并沒有個人恩怨。他們兩人的思想分歧是國與國之間的政見不同、政治主張不同、方向路線不同。李斯主張消滅六國統一中國、救民眾脫離戰爭的苦海,掃清東進的門前障礙,應當從韓國入手先滅韓。韓非作為韓國貴族公子,當然不愿看到韓國的滅亡和即將失去的榮華富貴。這種政見矛盾是尖銳的、不可調和的。
李斯奉行的是處心必積慮,盡公莫有私。為了實現秦國統一天下的宏偉戰略目標,必須除掉韓非,才能得到順利實施。這是李斯不盡力救韓非的主要動因??紤]問題的總原則,就是實現秦國利益的最大化。李斯主張滅韓,韓非主張滅趙存韓。兩種觀點實際上就是秦王嬴政在制定通天大計時的路線斗爭。它的本質是秦國和韓國兩國利益的沖突,并不像有些人所說的是個人恩怨的結果。
韓非欲殺李斯在先
據曹昇先生著《李斯與秦帝國》,嬴政十一年冬臘祭(春節)剛過,李斯奉秦王嬴政之命,依特使的身份去韓國進行外交斡旋。韓國方面由丞相張讓率重臣在新鄭郊外迎賓亭歡迎。李斯并沒有被這隆重的儀式所吸引,他的目光四顧在歡迎的人群中,尋找他日盼夜想、魂牽夢縈的同窗好友韓非的身影。然而,讓他大失所望,韓非并沒有迎接他這位學友。十年不見,同窗情誼何在?邦交禮儀何在?
李斯出使韓國正是年輕的韓王安重用韓非、輕視張讓的時候。張讓恭迎秦國特使,韓非卻避而不見。對待秦國特使、又有同窗情誼的李斯,一不接、二不送、三不會談,商議兩國國事的時間一拖再拖,這不正是一種信號和韓國君臣對秦國的一種政治態度嗎?李斯已經感覺到情況有些不妙。
次日清晨,李斯在館驛匆匆用過早餐,主動前往韓非府邸拜會同窗好友。特使貴客登門拜望,韓非本應主動親迎,不料他仍然避而不見,并差人傳出話來說:“公子有言,知會先生。韓非身事弱韓,自慚無顏見秦國貴臣,先生請回。”李斯聽后,痛心不語,心想同窗好友如此絕情,自己還有什么留戀的呢?他遺憾地朝韓非府邸恭敬三拜后,登車遠去。
在回驛館的途中,李斯在尋思著,韓非被韓王視為家族中最值得信任的重臣,況且親臨朝閣參與朝政的重大決策。此時,他對待秦國特使外交斡旋一慢再慢,韓國一定是在等待著什么。果不出李斯所料,韓非在乘與秦國進行外交商議國事之機,一面迎李斯出韓議事,一面加緊與四國密謀聯縱抗秦之事,并向韓王安請示:殺李斯!從此和四國同仇敵愾與秦國一刀兩斷、決一死戰!韓王安非常高興地夸韓非說的好,畢竟是一家人,對國家就是忠心。
此例足以證明,在嬴政十一年新年伊始后,韓非在同窗好友出使韓國進行外交斡旋時,就有殺李斯的計劃了。這正是:
李斯忠秦非衛韓,
同窗之誼兩難全。
通天大計國為上,
政見不合生死關。
導致韓非被殺的主要原因
韓非入秦,秦王嬴政對他視為掌上明珠、朝中重臣。凡國家的重大事情、重要決策都要征求韓非的意見。然而,韓非不但不與其配合,態度還十分消極、傲慢。他的內心獨白好像在說,你秦王嬴政權傾朝野,為了我不惜發動一場戰爭。但是,你能得到我這個人,你卻永遠得不到我這顆忠于韓國的心。若想叫我效忠你虎狼秦休想,就是讓我獻計策于你,看起來聽起來完全是為你強秦的利益著想,而實際上要起到削弱秦國國力的作用。
要達到這樣的目的,確實是難上加難。然而,韓非知道不可為而為之,他的下場會好得了嗎?因此,他的死是由以下五點造成的:
一、滅趙親韓,是破壞秦王通天大計——東進戰略部署的,秦國朝野是堅決反對的。
二、重視皇室宗親,排斥驅逐異姓外客,是復辟分封制動搖秦王嬴政集團組織基礎的。
三、勸秦王殺鄭國,終止關中修渠工程,這是疲秦計劃。想借秦王之手,除掉鄭國及韓之反水之人,秦王是不愿的。
四、誹謗姚賈,無事生非,樹敵過眾。姚賈私恨難消,必然報復。
五、依貴族身世自居,恃才傲物,目中無人,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凌駕秦王之上,沒有自知之明,對上對人對友不注重自己的態度,是導致韓非被殺的主要原因。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