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 暴利高達200% 銷售靠忽悠
摘要: 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 暴利高達200% 銷售靠忽悠一些保健品“偽裝”成藥品 普通食品號稱有保健功能 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
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 暴利高達200% 銷售靠忽悠
一些保健品“偽裝”成藥品 普通食品號稱有保健功能
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保健品中“除名”。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火熱的保健品市場背后,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夸大宣傳等占領市場,成本和研發費用則只占很小比例。保健品“偽裝”成藥品、普通食品號稱有保健功能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少產品靠忽悠蒙騙消費者牟取暴利。
企業科研投入不及利潤的1%
日前,國家食藥監局公開發文要求停止高價保健品“極草”的相關經營活動。極草5X冬蟲夏草純粉片-至尊含片0.35克規格的81片裝禮盒售價為29888元,即每克售價為1054元。其生產廠家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宣稱其“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可以使冬蟲夏草“含著吃”,并聲稱“極草純粉含片比原草至少多7倍精華溶出”,這讓不少消費者認為一片極草等于7根蟲草的功效,不惜重金購買。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投入10億元廣告費打造其“含著吃”的所謂高科技概念,而這筆投入也是極草成本中極大的一塊。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常務會長趙錦文認為,“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并不是高科技,“壓制設備研發技術在國內早有應用,其廣告中比原草多7倍精華溶出的說辭也在業界存有廣泛異議。”
“暴利不是靠技術和質量,而是靠營銷。”業內人士稱,許多高價保健品的營銷策略都與“極草”類似。
按照國家規定,保健食品的科研經費應占其利潤的3%至5%,但很多保健食品企業在科研上的投入不及利潤的1%。保健品行業利潤高達200%,這已成為行業內部公開的秘密。很多廠家自己不研發,而是采取買斷經銷權或外購產品的辦法經營保健品,導致各路廠家陷入炒作式營銷大戰。
保健品能“抗癌”?騙人!
與“極草”相似,近年來保健品“忽悠”式營銷不斷升級,特別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費者對此偏聽偏信。
安徽省食藥監局有關專家說,保健食品只有輔助治療的功效,但為了吸引眼球,一些企業和經銷商大肆宣稱其治療效果優于專門藥物并且無副作用。安徽合肥的胡先生告訴記者,他父親此前一直靠吃藥控制血壓,沒想到看了保健品廣告后篤信“是藥三分毒”,就擅自停藥,血壓飆升,一下子中風,至今還在重癥監護室。
患者迷信保健品以致延誤治療并非個案,近年來一些晚期腫瘤患者把一些夸大其詞的保健品當做“救命藥”,耗盡家財大量購買,甚至人去世了保健品還沒吃完。
為了將產品打造成“神藥”,一些保健品廣告已不滿足在電視等傳統媒體上狂轟濫炸,互聯網和新媒體也成為保健品新的營銷渠道,甚至有大量沒有取得保健品“小藍帽”的假冒偽劣產品也出現在網上。食藥監部門專家稱,目前我國認可的27種保健品保健功能中,并沒有防癌抗癌這一功能。
老人易上當
近年來,一些針對老年人舉辦的免費“健康講座”不斷增多,實際上就是給老年人“洗腦”。保健品的營銷策略也從“廣而告之”,升級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精準“忽悠”。
湛江市退休老干部黃紅英說,自己80多歲的老母親幾年前參加了一次保健食品的聚會后,聽信現場“專家”建議,購買了他們推薦的某款降血壓保健食品,并停用了自己的降壓藥,子女怎么都勸不住。服用了他們的產品一段時間后,老太太的血壓非但沒有降下去,血糖卻升上來了。
“老人被‘洗腦’之后,兒女阻止買保健品就是不孝順。”安徽一家三甲醫院藥劑科主任告訴記者,連她都無法阻止父母去聽所謂的健康講座、購買保健品。對于買得特別多的“會員”,保健品公司會授予他們一些“職務”,邀請他們當嘉賓坐在講座主席臺上,或帶他們去旅游,從高額利潤里擠出一點小甜頭讓老人深陷迷局。
消費提醒
有“藍帽子”未必就是正品
保健食品外包裝上有一個草帽狀的“藍帽子”,“藍帽子”下面是國家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消費者購買保健食品前,應當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查詢批準文號。即便確有該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還要對照產品名稱、生產廠家、功效成分(標志性成分含量)、主要原料、保健功能、適宜人群、不適宜人群、注意事項等信息,只有這些信息都與國家批準的相關信息一致,才能認定是正品。
保健功能并非越多越好
保健食品外包裝標簽標志上都會注明其保健功能和適宜人群,消費者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保健食品。有的保健食品國家批準的保健功能是免疫調節,但在銷售時或者在產品標簽、說明書上卻宣傳有改善睡眠,增強記憶,調節血脂、血糖等多種保健功能。“多出來”這些功能就屬于被夸大的功能,并不可信。
切莫混淆保健品與藥品
保健食品沒有治療疾病的作用。根據我國保健食品相關法律法規,保健食品標簽和說明書不得標注明示或暗示具有預防、治療疾病作用,標注明示或暗示具有預防、治療疾病作用的保健食品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消費者切莫混淆了保健食品和藥品的功效以保健品替代藥品,生病了還是應該到醫院就醫。
警惕保健品添加藥物成分
保健食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食用保健食品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作用。如果服用了違法添加藥物成分的保健食品,或許會有顯著“效果”,但很可能會造成身體不適甚至會危及生命。一些保健品在宣傳促銷時,以患者“親身經歷”介紹產品功效、含有產品功效的斷言或保證、宣稱功效與產品說明書不相符等,消費者切莫輕信,以免上當受騙。此外,每個產品的成分、劑量和品牌效應不同,價格也不一樣,切忌以價格高低來衡量保健效果強弱。
購買時應咨詢正規醫生
“藥品需要通過嚴格的臨床測試,如果保健食品真的有如此奇效,那企業還生產藥品干什么?”一位藥劑專家告訴記者。
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顯的保健食品,實際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違禁成分,特別是減肥類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違禁藥物。消費者食用后短期內體重迅速下降,但長期食用副作用十分明顯。因此消費者在選購保健品時不妨咨詢身邊的醫生,避免因迷信廣告導致“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