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壓力變成城市群發展動力
摘要: ■觀點 在現場互動環節,不少深圳市民提出與房價相關的問題,有人認為目前幾大一線城市房地產的高企,會讓人聯想和類比當年香港金融海嘯的前兆。巴曙松并不認為兩者
■觀點
在現場互動環節,不少深圳市民提出與房價相關的問題,有人認為目前幾大一線城市房地產的高企,會讓人聯想和類比當年香港金融海嘯的前兆。巴曙松并不認為兩者情況相同。他表示,從全國范圍看,房地產有明顯收縮趨勢,而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壓力應順勢引導成建設未來城市群的正面發展動力。
“我在香港前后工作過七八年,其房價下降,是發端于美元走強,亞洲的美元回流,大量以泰國為代表的國家借長期美債,投入國內基礎資產,短借長用的國家出現貨幣貶值。這影響到香港,使得資產價格順勢調整。但香港實施的是聯席匯率制,匯率不能動,必須由股票市場來捍衛,而資產價格總要有一個地方釋放其調整壓力,就聚焦到房地產市場,所以房地產市場從最高位跌去60%。”巴曙松說。而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新房銷售在2013年基本上達到峰值,此后新房銷售開始走下坡路。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上漲和絕大部分三四線城市的高庫存并存,沒有改變中國房地產市場目前“庫存量過大,以消化庫存為主,整個行業還在收縮”的大趨勢。“即使是一線城市,房地產的新屋銷售和新開工面積之間的傳導周期也越來越長,開發商更多的是銷售,沒有新買地、新蓋房,這就是典型的行業在逐步收縮趨勢。”
至于為什么幾個一線城市漲得比較多?巴曙松說,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社會財富分配差距較大,增量財富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城市,中產階級沒有其他的資產配置渠道,而投資房地產不需要太多專門訓練。但總體上也跟這些城市長期土地供應不足、容積率定得偏低、對人員流動趨勢判斷沒有充足預見性等都有直接關系。不過,這改變不了房地產行業逐步往下回落的趨勢。
巴曙松認為,要化弊為利。“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變成城市群發展的動力,比如深圳,地價上漲太多,制造業在深圳生存壓力大,就應該主動遷到東莞、惠州,而深圳和東莞、惠州的地鐵、城際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來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規劃大格局。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