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新地標——天中柱
摘要: 天中柱晚報記者 魯峰 文/圖 天中柱又名天中塔,始建于2007年,駐馬店標志性建筑,位于駐馬店市開源大道與樂山大道交會處。天中塔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象征。天中塔高59米,
天中柱
晚報記者 魯峰 文/圖
天中柱又名天中塔,始建于2007年,駐馬店標志性建筑,位于駐馬店市開源大道與樂山大道交會處。天中塔是一個地方的文化象征。天中塔高59米,塔基四面嵌有4塊2米高、3.9米寬的高浮雕,西面是“盤古開天辟地”,北面是“周公定天中”,東面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南面是“古代五杰”(李斯、韓非、桓寬、范縝、干寶)。高浮雕的上面,是56層花崗巖塔層,其中下端10層是裝飾淺浮雕,刻有象征石文化、陶文化、玉文化、青銅文化和甲骨文以及兵器的裝飾圖案。天中塔呈方錐形向上遞進。塔頂端是一根直指藍天的象征駐馬店錦繡未來的不銹鋼標桿。整個塔體配有華麗的彩色照明,象征著前進中的駐馬店多姿多彩的每一天。
該塔由中國美院教授韋天瑜整體規劃設計,駐馬店市建筑勘察設計院進行結構設計。天中塔整體創意恢弘大氣、簡潔古樸而又新穎現代,展現了駐馬店市在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中,創建和諧家園、打造現代傳奇的新時代精神風貌。
——相關報道詳見B02版
駐馬店新地標——天中柱
□晚報記者 王瑩 實習生 劉亦洋 文/圖
如果說駐馬店火車站的白馬是外出、探親、回鄉、上學的駐馬店人割舍不斷的鄉愁,那么天中柱便是天中人心中新的地理標志,是天中幾千年文明史的濃縮,體現了駐馬店新時代的精神風貌。
本報上一期“望河樓”文化周末在采寫駐馬店火車站廣場白馬雕塑時,記者發現由于年代久遠,很多資料和照片都沒有保存下來。對此,記者深感遺憾。
這次尋訪天中柱,記者深刻感受到了駐馬店文化一代接一代的傳承,備感欣慰。
古代五杰
梁山伯與祝英臺
盤古開天地
周公定天中
天中柱氣勢恢宏
“天中柱又名天中塔,始建于2007年,位于駐馬店市開源大道與樂山大道交匯處,由中國美院教授韋天瑜整體規劃設計,駐馬店市建筑勘察設計院進行結構設計。”3月29日,陽光明媚,駐馬店市住建局的工作人員正在有序地忙碌著。見到記者前來,市住建局代建辦工作人員王澤宇起身接待了記者。
“天中塔高59米,在形體輪廓上就是一個寫意的圭表,其底座為圭,上峰為表。表體由花崗巖磨削而成,呈整齊而有錐度的棱柱體幾何形狀,柱體上逐級顯現的水平刻度則是昭示利于精確觀察之意,為圭表所必具。” 王澤宇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幫助在資料庫尋找天中柱的相關資料。“你們也應該去看過吧,基座部分像不像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王澤宇說。
從王澤宇找到的資料上,記者看到:塔基四面嵌有4塊2米高、3.9米寬的高浮雕,西面是“盤古開天辟地”,北面是“周公定天中”,東面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南面是“古代五杰”(李斯、韓非、桓寬、范縝、干寶)。高浮雕的上面,是56層花崗巖塔層,上面雕刻了若干個小浮雕,記錄了出生于天中大地的圣祖先賢和發生在天中大地上的重要史實。
“咱們駐馬店有很多歷史典故,天中塔上都有記載,比如伏羲畫卦、周公測影、孔子問津,還有莫邪造劍、摯仲造車、陳勝揭竿以及靖宇忠魂、竹溝英烈、75·8紀念等。這些小浮雕的四周還穿插象征石文化、陶文化、玉文化、青銅文化和甲骨文以及兵器的裝飾圖案。這些經典的歷史畫面,都是我們天中人的驕傲。家長們應該帶著孩子去看看,給孩子們講講我們駐馬店的歷史。天中柱可是為下一代進行歷史教育和文化陶冶的生動教材。” 王澤宇用手指著資料里的圖片,向記者介紹,“塔的頂端是一根直指藍天的不銹鋼標桿。在圭表盤上,它就是指針,同時也象征隨著時間的推移,駐馬店將實現自己所規劃的錦繡未來。”
通過圖片,記者感受到天中柱整體創意恢弘大氣、簡潔古樸,同時又不失新穎現代,展現了駐馬店市在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中,創建和諧家園、打造現代傳奇的新時代精神風貌。
天中柱布局巧妙
記者在市住建局查閱完相關資料后,決定還是來到天中柱下看一看。天中柱在市開源大道與樂山大道交會處環島的正中心,周圍有數個花壇。正是春天陽光明媚的季節,所以顯得郁郁蔥蔥,格外好看。
記者拾級而上,發現底座并不是想象中那種平坦的模樣,而是呈拱形,一半黑色一半白色。
從天中柱遙望西南方向,可以在路邊綠化的大樹之間,遠遠看見天中廣場上最著名的建筑——會展中心。眾所周知,會展中心的主體建筑呈艦船形狀。如果說會展中心象征著駐馬店這艘遠航的艦船,那么承載著它的天中廣場便是那汪洋大海,而與之遙相呼應的天中柱,就像是保持艦船能夠平穩駕駛的定海神針。不得不說,這樣的布局很巧妙、很大氣。
記者來到天中柱對面的梁祝小游園,游園里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附近的居民都聚到這里,或是散步,或是聊天,或是在運動器材那里鍛煉身體。
記者攔住了一個正在散步的大媽。知道記者的來意后,大媽很配合地說:“自從2007年駐馬店火車站那匹‘白馬’被拆掉之后,天中柱就被說成是代表我們駐馬店天中文化的標志。我也不是什么文化人,也不懂什么標志不標志的,不過看過最下面的那幾個浮雕后,我看懂了其中兩個,一個是‘盤古開天地’,一個是‘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可都是咱們天中文化的代表啊。現在的年輕人也應該去看看,了解一下自己家鄉的文化,那可都是咱們的驕傲呢!”
帶著一臉自豪的神色,大媽接著說:“你們應該晚上來,看一看天中柱。晚上雖然看不見周圍的建筑啊,花草啊,但是天中柱上每一層都被裝上了五顏六色的彩燈,看上去可漂亮了。有一次晚上散步,我第一次看到被彩燈圍繞的天中柱,感覺那可是比天上的月亮還亮呢。”
文化名人談天中柱
記者在觀察天中柱時,尤其注意到四面的浮雕。為了了解四大浮雕所代表的天中文化,記者帶著四個大浮雕的資料圖片約見了劉康健。
劉康健,1957年出生于河南遂平,現任駐馬店市市作協主席,是著名的駐馬店天中文化學者。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集《橫山情話》、報告文學《輝煌的幻滅》、長篇口述紀實文學《河南大饑荒》等。
“中華文化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其文化的傳承性和包容性。中國能夠成為唯一文化傳承不間斷的國家,靠的并不是一味地守舊,而是能夠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眾多文化交織、碰撞,最終包容進入了自己的文化之中。而作為中華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天中古文明,其以伏羲畫卦為根,與孔子、老子、荀子、韓非子為鄰,與生俱來便具有明哲之風和兼容并蓄的大家氣度。” 不愧為文化名人,提到天中柱,劉康健侃侃而談。
在天中文化這個體系里,早期的道家文化、儒家文化、法家文化和后來的佛家文化和諧相處,形成了以中原文化為根脈和主腦,自由開放、雄渾博大的天中文化風韻,這與中華文化中的包容性和傳承性,交相輝映。
“第一幅是‘盤古開天地’。”劉康健告訴記者,“泌陽便是駐馬店傳奇文化之一——中國盤古圣地。我曾經看過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上面記載有:‘泌陽故城,城南有蔡水,出盤古山,亦曰盤古川,西北流注于泌水。’后來我專門去泌陽縣,見到過泌陽縣盤古山蘊藏著的盤古神話群,包括盤古出世、盤古開天辟地、盤古造世、洪水神話、滾磨成親等。具體記載盤古山特別能記出準確地點的當屬三國時期吳國人徐整的《五運歷年記》。泌陽縣盤古山盤古廟的年代十分久遠,唐代就開始祭祀盤古,全國還有幾個地方紀念盤古,但我覺得只有泌陽盤古山附近的神話傳說故事最豐富。”
“第二幅是‘梁山伯與祝英臺’。”劉康健說,“梁祝”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1460多年。據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于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今梁祝鎮)。該鎮現有梁祝墓、梁莊、祝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鄒佟的墓等,分列于原馬莊鄉古官道兩側附近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墓,至今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和普通民眾的到來。
接著,是第三幅 “周公定天中”。劉康健詳細介紹了其出處:西周初年,周公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測影,觀測天文地理。最終確定豫州為九州之中,汝南尤為豫州之中。這幅圖向我們介紹了駐馬店“天中”一詞的由來,也與天中塔塔名相互呼應。
第四幅是“古代五杰”。“你知道古代五杰指的都是誰嗎?他們分別是李斯、韓非、桓寬、范縝、干寶,其中千古一相李斯、散文家桓寬為上蔡縣人,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韓非的故土在西平縣,道家代表、唯物主義思想家范縝為泌陽縣人,文學家、史學家干寶為新蔡縣人。這些都是出生在駐馬店這片廣闊土地上的經典歷史人物啊。”劉康健告訴記者,“在上古夏商周時代,人人皆知天文地理,因為那時候沒有文字和文化,所以人們需要通過仰觀天象、俯察萬物來判斷農時、安排農事。后來他們發現,蒼龍星座位于天空之中,其中處于蒼龍星座最中心位置的天馬星座,對應的便是現在的駐馬店,因此駐馬店又稱天中。駐馬店的‘龍馬精神’便由此產生。在駐馬店火車站廣場的白馬雕塑被撤掉之后,政府發現需要一個地標作為駐馬店文化的象征,駐馬店的眾多文化故事和文化人物也需要一個新的載體,于是便建了天中柱。”劉康健說。
“天中柱建設的風格有些西化,類似巴洛特風格,可能有些群眾現在還無法認同它作為駐馬店標志性建筑的地位,但就像是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剛建立的時候,多少人甚至想炸掉它,說它是個大怪物,但現在埃菲爾鐵塔已成為巴黎最著名的景觀之一,成為巴黎人的驕傲。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們對于天中文化的研究更進一步深入,天中柱會逐漸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并認可它成為駐馬店的地標性建筑,成為天中文化的象征。”劉康健說。
新的天中柱標志的建立,體現了駐馬店市民的新風貌,表現了天中人民不斷追求進步的熱情,也表現了駐馬店急于與時代接軌的渴望,是駐馬店發展的象征。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