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庫存 有穩才有進
摘要:“首付貸”“零首付”等過度杠桿的使用,有可能帶來風險隱患。無論是去庫存還是防風險,從根本上是為了經濟更健康運行。去庫存固然要有新招,但必須守住風險底線,決不能“摁下葫蘆起了瓢”
■“首付貸”“零首付”等過度杠桿的使用,有可能帶來風險隱患。無論是去庫存還是防風險,從根本上是為了經濟更健康運行。去庫存固然要有新招,但必須守住風險底線,決不能“摁下葫蘆起了瓢”
■去庫存需要分城施策,不能一刀切,而要有彈性,給地方留下空間,讓地方探索辦法。“普惠式”政策對市場預期影響較大,可能增加去庫存的復雜性
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化解房地產庫存一直備受關注。隨著降息、降首付、公積金政策調整等一系列動作陸續亮相,消費者購房意愿被逐步激發,近期商品房銷售趨旺,去庫存的政策累積效應初步體現。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1—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28.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1.7個百分點;銷售額增長43.6%,提高29.2個百分點。
然而,就整體而言,商品房銷量持續走高的基礎仍較薄弱。目前,全國存量房規模依然不小,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增加,三、四線城市去庫存難度不減。尤其要引起重視的是,新政策出臺后,市場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庫存并不大的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市迅速轉暖,庫存積壓嚴重的三、四線城市卻仍寒意陣陣,這一矛盾如何破解?鼓勵需求還有多大加杠桿的空間?如何避免產生風險?城鎮非戶籍人口能否擔當買房的主力軍?如何讓其購房愿望變為現實需求?房地產市場體量大、關聯度高、敏感性強,這些情況提示我們,去庫存任務有較強的復雜性,不能期望放幾個“大招”就大功告成。隨著去庫存向縱深推進,更加需要一個穩定的市場環境,系統謀劃、穩步推動,方能打贏這場攻堅戰。
既要出新招,又要防風險。去庫存是難度較大的挑戰,需要創新的思路和辦法。尤其是金融政策的支持,可以有效激活購房需求。整體看,我國居民的債務負擔并不高,金融政策有發揮作用的空間。然而,諸如“首付貸”“零首付”等過度杠桿的使用,就可能帶來風險隱患。去庫存固然要有新招,但創新必須守住風險底線。無論是去庫存還是防風險,從根本上是為了經濟更健康運行。如果過于急功近利,為了去庫存而埋下新的風險因素,“摁下葫蘆起了瓢”,恐怕就有違初衷,甚至得不償失。
既要“普惠式”,又要“個性化”。房地產是區域差異明顯的市場,“分化”是一個不能忽視的關鍵詞。正因為此,去庫存需要分城施策,不能一刀切,而要有彈性,給地方留下空間,讓地方探索辦法。對于一些城市,眼下穩定市場、增加有效供給是主要任務;對于另一些城市,激活需求、收緊供應則是關鍵所在。不同城市面臨的情況不同,政策的著力點和用力方向也不同,完全依靠“普惠式”政策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此外,從前期的情況看,“普惠式”政策對市場預期影響較大,可能增加去庫存的復雜性。因此,未來去庫存過程中,讓因地制宜的個性化政策多唱主角,更為適宜。
既要看眼前,又要謀長遠。就短期來看,降低首付、減稅降費等財稅金融政策,能夠立竿見影降低購房成本,提高居民購房支付能力。但是,把房子賣出去只是第一步,真正讓人們扎下根,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公共服務能否全覆蓋,購房后的子女教育如何解決,就業以及醫療服務等社會保障能否跟上,等等。而且,要“安居”,就須“樂業”。從長遠看,去庫存不只是房地產問題,與區域經濟發展緊密相關。只有推動產業和人口轉移、培育發展新動能,為百姓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安居”。(午 言)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