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強房企銷售明顯提速
摘要: 中國房地產協會等組織的“2016中國房地產500強測評成果”將于3月22日舉行,同時發布《2016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研究報告》,中國證券報記者獲得的報告顯示,2015年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一線城市受益匪淺,二、三線城市出現結構性回暖,而四線城
中國房地產協會等組織的“2016中國房地產500強測評成果”將于3月22日舉行,同時發布《2016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測評研究報告》,中國證券報記者獲得的報告顯示,2015年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一線城市受益匪淺,二、三線城市出現結構性回暖,而四線城市整體下滑。目前商品房待售面積占銷售面積的比重仍處于歷史高位,去化壓力依然較大。
去庫存壓力較大
數據顯示,2015年商品房銷售回升迅速。全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2.85億平方米,比上年增長6.5%;商品房銷售額為8.73萬億元,同比增長14.4%。商品房銷售額創歷史新高,銷售面積僅次于2013年高點。
該測評研究報告顯示,500強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明顯加速,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達3.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1.6%;銷售金額創下4.0萬億元的新高,同比增長17.5%。
由于銷售表現出色,多家房企在2015年11月就宣布提前達到年度銷售目標。恒大、中海和龍光等則上調銷售目標,并最終完成目標。百強企業銷售額增長達20.14%,大幅領先于全國整體水平。其中恒大全年銷售金額2013.4億元,增長率高達53.1%。融信和華夏幸福表現突出,銷售金額同比分別增長了76.8%和41.2%。
2015年,500強房地產開發企業總資產均值為289.26億元,同比增長13.04%,增速較2014年回升7.27個百分點;凈資產均值為72.68億元,同比增長12.50%,增速較2014年回升5.18個百分點。
土地市場方面,2015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為22811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70%,降幅較上年明顯擴大;土地成交價款為7622億元,同比下降23.9%。全年土地市場整體偏弱。但隨著銷售業績好轉,二至四季度土地購置面積降幅逐步小幅收窄,企業在土地投資方面呈現出前低后高的走勢。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土地市場兩極分化的格局依然明顯。500強企業整體布局依然聚焦一線核心城市,熱點城市地塊競爭激烈,高溢價地頻現,部分熱點地塊溢價率甚至可高達200%以上。少數熱點二線城市成交活躍,南京、武漢、杭州等地均有地王產生。大量三四線城市土地市場整體慘淡,南寧、成都、西安等城市甚至出現大量土地流拍現象。
由于熱點城市土地成本不斷攀升,百強企業積極通過靈活的拿地策略審慎補充土地資源。2015年,500強房地產開發企業存貨均值增長率為8.59%,基本與上年持平;與2009年以來20%以上的存貨增長率相比,房企近兩年的存貨增幅保持低位。但整體而言,商品房待售面積占銷售面積的比重仍處于歷史高位,市場去化壓力依然較大。
融資環境改善
中房協人士表示,2015年以來,房地產企業融資環境明顯改善,銀行貸款利率經多次降息明顯下調,債券市場也有利好。同時,上市房企中票、再融資等多元融資渠道暢通。企業紛紛加大融資力度,500強房地產開發企業2015年資產負債率均值為66.34%,較上年小幅提升0.47個百分點;凈負債率均值為72.23%,較2014年的93.77%下降21.55個百分點。
另外,再融資開閘、公司債獲準、中票放開都意味著房企融資渠道重歸市場化。2015年至今上市房企定增規模超過3000億元,公司債發行規模也達千億元,中票融資規模創近年新高。
《測評研究報告》認為,融資成本下移通道打開,融資渠道的回歸,使得上市房企和尚未搭建資本平臺的房企之間差距進一步拉開。領先企業融資成本有效下降,特別是20強企業資金成本大多能控制在不超過5%的水平。由于銀行對于開發貸的風險偏好沒有改變,且三四線城市市場疲軟,非上市企業資金面仍舊匱乏。記者 張玉潔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