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驛城西醫張欽之死
摘要: □張純一解放前,駐馬店很難見到西裝革履、扎領帶、戴手表的人,只有“南大院”和“十八間樓”、“高橛子”里的洋人和信洋教的中國神父們才
□張純
一
解放前,駐馬店很難見到西裝革履、扎領帶、戴手表的人,只有“南大院”和“十八間樓”、“高橛子”里的洋人和信洋教的中國神父們才穿,而且很少招搖過市。
這里,需要向現在的年輕人做個說明。所謂的“十八間樓”是現在的風光路南頭丁字街路南一拉溜十八間兩層高的樓房,那可是驛城當年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建筑群了。意大利神父姬天爵在驛城西韓莊建立教堂之后,又用余款在驛城南建了一所大醫院和這十八間樓。“高橛子”在平等路,是駐馬店人對那座基督教堂的謔稱——錐形建筑,像支削尖了的鉛筆頭,頂上有個十字架 。駐馬店人編了句順口溜,說:“駐馬店有座高橛子,擩進天上半截子。”擩進天上半截子的“高橛子”其實也就十幾米,在眼下滿城高聳入云的樓群中實在傲然不起來。
穿著西裝革履過市的,我也只見過北大街的張欽。
張欽三十多歲,頭發從頭頂分開,抿到兩邊,明光發亮,蠅子上去也要拄拐棍。白凈臉,高鼻梁上架一副金絲眼鏡,年輕輕的上街時總要拄一根棍。聽我大哥說,那棍兒叫“司蒂克”,也叫文明棍兒,是裝樣子擺譜的,至于拄了這棍兒文明不文明,鬼知道。
張欽是個醫生,是駐馬店當時很少見到的用聽診器看病的西醫,不是端坐在藥鋪里戴帽墊兒穿長衫 留著八字胡“望聞問切”的中醫。張欽在北大街南頭路西開了家一間門面的診所,可門口的招牌上赫然寫著“疴敵醫院”四個大字,小門臉大招牌,有點名不副實。
找張欽疴敵的病人不是很多,有,也是走南闖北見過世面的人,一般大眾對西醫還不太認同,尤其對張欽這種有派頭的“先生”有點兒望而生畏。
二
讓張欽的疴敵醫院名聲大噪紅火一時的機緣是63年前的一場流行瘧疾。瘧疾咱這兒也叫打擺子, 說冷讓你渾身如篩糠,蓋幾床被子也哆嗦;說熱,劈頭汗淌如熱火燒身,像要把你的五臟六腑都給燒熟烤爛。多強壯的漢子只要患了瘧疾,就鐵不起來了,更別說老弱婦孺了。
瘧疾讓駐馬店的老百姓備受煎熬。
中醫面對這種爆發的流行時疫顯得捉襟見肘,不是不能治而是見效慢,一服服澀澀的中藥煎熬成一碗 碗的苦水,直把人喝得呲牙咧嘴頭昏腦漲,依舊忽冷忽熱未見好轉。于是,張欽嶄露頭角的時候來了。得了瘧疾的病人,只要在張欽的疴敵醫院治療,不過三天,不說是霍然痊愈吧,也是病情大減。一傳十十傳百,口口相傳,于是,張欽成了神醫,他自制的藥片成了神丹妙藥。
他給自制的藥片起名叫“立寧”,連那些老中醫對這叫“立寧”的小片片也嘖嘖稱奇。
幾十年過去了,筆者也從懵懂少年成了白頭老翁,對當年張欽的“神藥”自然有了了解,不過就是治療瘧疾有特效的“奎寧片”罷了(那時候還沒有“青蒿素”之說)。然而,在60多年前,張欽能在自己的“蛋殼”般的醫院里用手動制片機把從漢口、廣州等地買回的奎寧粉制成片,解除不少病人的痛苦,可見張欽有可點贊之處。
這場流行的瘧疾讓張欽發了點小財。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金錢這東西是個尤物,人需要謹慎對待。老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鉆到了錢眼里,利令智昏了,就如同繩索套在了脖子上,必然要付出代價。
張欽就為這膨脹的貪念而走上了不歸之路。
智者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別忘了,有了知識就看你往哪兒走了。
張欽把他的知識就用在了通往罪惡、走向死亡的路上了。
三
那兩年,毒品泛濫,咱這兒吸食“老海”(海洛因)的人多了去了,沾上這玩藝兒,就像被螞鱉吸住了,直把你吸得傾家蕩產,甚至賣兒賣女賣老婆,男盜女娼什么禮義廉恥忠孝仁愛全不要了。在駐馬店,因為吸老海吸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大有人在。吸毒與瘧疾一樣成了禍國殃民的災難。
咱這兒自古就是商賈云集交通方便的地方,一些膽大妄為的人就干起了販毒的勾當,從廣州、武漢等地買來毒品販往駐馬店,猖獗得很。我記得火車站幾乎從南邊來的列車的旅客中都會查出攜帶毒品的販子,禮帽的夾層里、皮鞋的后跟里……無奇不有,毒販子可謂用盡手段。然而,再狡猾的狐貍也斗不過獵人,大多數的毒販被拘落網,僥幸漏網之魚也無不膽戰心驚。
毒品少了,價錢就高了。吸毒的人急了,要是能立足驛城,自制老海,那豈不大賺!
張欽就想到了這個自以為絕佳商機的發財門道。機不可失啊,他開始行動,開始自掘墳墓了。
在“疴敵醫院”診室后面的套間里,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醫生把良知和良心置于腦后,用他學過的知識制造出了成百上千克殘害人類的毒品。晶瑩如雪的海洛因像白花花的銀子讓張欽欣喜若狂。
張欽制毒而不吸毒,給他銷毒同時也積極鼓動他制毒的是個姓崔人稱“崔大車”的火車司機。崔大車和張欽是遠房親戚。張欽家在泌水河畔的山窩里,張欽幼年時家貧,上中學讀大學時得到過崔家的資助,后來在駐馬店開醫院有了名氣了。崔大車找上門來認親時,已經成了癮君子而被鐵路部門開除了。張欽念及過往崔大車沒少接濟他,此時老海制出來了,當然由崔大車銷售,一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二是自家親戚可靠。于是,崔大車又勾連了幾個“下線”,這便織成了驛城毒品制銷的網絡。
古人說:“自作孽,不可活。”張欽自己編織的網把自己網進去了。
駐馬店的禁毒運動和全國的禁毒運動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第一個春天打響。毛主席對當時的公安部部長羅瑞卿說,我們要建設新中國,一定要把房子打掃干凈,要嚴厲打擊黑社會,要禁毒禁娼。駐馬店公安戰線的干警和全國各地的公安干警一樣機智勇敢、威猛善戰,那個崔大車因在此案中有檢舉張欽的立功表現,只被送勞改隊改造半年。誰知蒼天有眼,這家伙勞改不到仨月就因毒癮大發而一命嗚呼了。
張欽被五花大綁拉出西門槍斃,還是西裝革履,唯獨頭發被風吹亂,耷拉在高高的額頭上。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