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高歌”會“流淚”的白果樹
摘要:□晚報記者 陳軍超 余斌/文 閆宏偉/圖 高大的白果樹佇立在四面環山的深谷中。很早就聽說,泌陽縣象河鄉五峰山余脈龍王掌山下,有一棵神奇的白果樹,這棵白果樹不僅能
□晚報記者 陳軍超 余斌/文 閆宏偉/圖
高大的白果樹佇立在四面環山的深谷中。
很早就聽說,泌陽縣象河鄉五峰山余脈龍王掌山下,有一棵神奇的白果樹,這棵白果樹不僅能“高歌”還會“流淚”。
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1月22日,記者在泌陽縣象河鄉文化站站長段志軒的帶領下一探究竟。
象河鄉位于泌陽縣最北部,地處方城、泌陽、舞鋼3縣(市)交界處,距泌陽縣城56公里。這里的五峰山被探險者和旅游愛好者稱為“中原張家界,天中太行山”。五峰山位于泌陽縣象河鄉東部,春秋時期,五峰山是強大的楚國與北方諸國的邊界線,如今,它是泌陽和舞鋼市的分界線。五峰山南側就是龍王掌山谷。
剛到象河鄉陳平村,凜冽的北風夾雜著一片片雪花飄落,給遠處的原野和山峰披上了一層銀白的外套。
記者一行沿著布滿石英巖礫石的河床向西走。時值枯水季節,河道寬數十米,亂石密布,錯落堆積,大的如桌面,小的如拳頭,奇形怪狀,姿態各異,顏色豐富,有紅,有白,有紫,有黃,有青,或兼而有之。
沿著河床,繞過一條之字形的山谷,記者來到了龍王掌山下。終于看到了那棵丫杈環繞、枝干蒼勁的白果樹。
千年白果樹
放眼望去,高大的白果樹佇立在四面環山的深谷中。緊貼樹干有許多碗口粗的小白果樹,像是守衛這棵老樹的“保鏢”。
這株生出9枝巨大枝椏的蒼勁大樹,記者一行5人試圖環抱,只圍了樹的一半。
段志軒告訴我們,這棵樹高31米,9個成年人才能環抱。
9枝巨大的枝椏就像是白果樹的9個孩子,被白果樹緊緊環繞著。盡管嚴冬看不到繁茂的枝葉,可是從它粗壯的樹干和從根部生長出來的密密麻麻的枝干上,能感受到這棵千年白果樹的勃勃生機,可以想象夏季時它枝繁葉茂、濃蔭蔽日的景象。
段志軒說,從小他就知道龍王掌山下有棵神奇的白果樹。
夏天驕陽似火時,枝繁葉茂的白果樹像一把巨傘,樹蔭有320多平方米。白果樹年年結果,果實掛滿枝頭,用力一搖枝干,黃燦燦的白果就如金色的珠子掉落下來。每年11月,白果樹葉變黃并脫落,宛如無數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飛舞,飄然落入大地懷抱,殘存枝頭和地面的樹葉在冬日暖陽中如金子般耀眼,成為初冬一道亮麗的風景。
記者抬頭望去,看到的是碩大的樹冠、粗壯的樹枝和密布的細小嫩枝。遺憾的是有一個碗口粗的樹干斷了,垂落下來,像龍王的觸角要觸摸土地。樹上有4個鳥窩,段志軒說,以前山里的孩子會爬上樹干掏鳥蛋。
段志軒說,當地人曾在樹下發現幾塊殘缺的石碑。從石碑上看,該碑立于明成化年間,碑文《重修盈福寺碑記》中的記載表明,白果樹已有千年之壽。
這棵白果樹經省文物部門鑒定,已經有1400多歲“高齡”,是目前我市樹齡最長的古樹。至于這株白果樹栽于何年,是何人所栽,附近村民沒人知道。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白果樹靜靜地注視著從山上奔流而下的小河,注視了1400多個輪回。
神奇的“樹泉眼”
白果樹上有一個洞,人稱“樹泉眼”,內有清水,長年不斷。據說,“樹泉眼”四季有水,即使抽干不久又會流出來,大旱之年也不干涸。
曾經終年存水的位于樹枝與主干的交叉處,距地面約7米,洞口直徑24厘米、深50厘米。一般來說,樹身上有洞,又長年積水,容易漚爛樹身。而龍王掌白果樹樹身沒有腐蝕,且生長茂盛,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段志軒說,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這棵白果樹夏季還有水溢出。洞中的水清澈見底,孩子們和好奇的驢友有時會舔樹干流出的水,非常爽口。
有人認為“樹泉眼”流水的原因,是下雨時存到樹上的水順著樹洞冒出來的。理由是,樹洞中的水除接納部分大氣降水外,主要是大樹本身生理過程中滲出的水分。大樹粗壯高大,根系發達,生命力旺盛,自身就像一臺巨大的抽水機。此外,還與周圍環境有關。這里地處山麓之南,迎東南季風,降水豐富。大樹巍然獨立于河岸,附近是松散的河砂礫層,豐富的地下水為大樹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大樹本身及周圍環境造就了一個神奇樹泉。
對此,河南省第五地質工程院高級工程師王新民有不同的看法。
王新民認為,白果樹樹大根深,根部和承壓水層連通,承壓水層有壓力,形成了一個噴頭,白果樹內部腐爛后,洞穴為地下水打開了一個通道。這處承壓水層的水向上噴出,在地下水噴到六七米高的時候,壓力為零。夏季雨水豐富,地下水位高,樹洞的水就會溢出,而如今,地下水位下降嚴重,洞穴內就看不到水了。
更令人稱奇的是這還是一棵會“唱歌”的白果樹。
白果樹在每天固定的時間發出聲響,能傳百米之外。在早些年過年時,有小孩子的家庭會帶著孩子到大樹下剃頭,祈求大樹保佑孩子健康成長,也有村民到樹下祈福許愿,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記者在白果樹邊滯留了一會兒,并沒有聽到聲響。
段志軒說,有人說發出聲響多在傍晚前后。有時像演大戲時打鼓的咚咚聲,有時像和尚念經的聲音。還有人說,大樹發出的聲響,像飛機飛過的聲音,在對面的山上都能聽見。
記者目測了一下,對面的青山距離大樹約有300米。
山里人家說不出大樹是哪個部位發出的聲響,他們說站在樹下感覺整個樹都在響。
有人推測,如果聲音能傳出百米之外可能與周圍的地形有關。因為白果樹長在一個面積不大,四面青山環繞的山谷中。這里的地形構成一個天然“音箱”,使大樹發生的聲響傳至較遠的地方。
然而,白果樹為什么會在固定時間發出聲響,至今是一個謎。
白果樹的神奇之處目前無法解釋,但是,很多人肯定地說,白果樹種在盈福禪寺前,和盈福禪寺有關的那個傳說是可信的。
盈福禪寺的傳說
記者看到了正在復建中的白果樹廣場。當地部門正在著手寺廟的復建。
據說,盈福禪寺興盛于唐代,毀滅于明代末期。幾年前還能看到盈福禪寺遺址。遺址內到處是古寺廟毀壞后留下的殘破佛像、建筑構件、石碑以及古陶瓷殘片。白果樹下有尊石像,坐姿半米高,雕刻精美,遍生苔綠。
傳說,很早以前,有位公主到天下九大名關之一的象河關游玩,游興正濃時,發現了一頭梅花鹿。公主追趕到龍王掌山下,卻不見了梅花鹿的蹤影。
公主正在懊惱之際,看到這里山清水秀、百花盛開,心情大好,到天黑也不愿離去。想想宮中重重約束,公主越發迷戀這秀美的山水。最后竟讓隨從在此處搭了個帳篷住了下來。第二天公主讓隨從告訴父王,她決定在此處修行養道,不回宮了。如果父王顧念父女之情,就給她在這里建一座庵堂。
庵堂尚未建成,卻來了更多的人馬,也要在這里建廟院。公主讓宮女問過才知道,是公主未嫁的駙馬。
原來,公主對御賜的婚姻并不滿意,也有意逃避婚姻。而駙馬對公主情有獨鐘,不愿離開公主,在聽到公主要出家的消息后,決定陪公主一起出家。
由于當時對佛教十分推崇,又感動于駙馬對公主的癡情,所以,皇上就命人在這里大興土木,修建了宏偉的庵堂和廟院,供公主和駙馬一起修行,并且給這座廟院起名叫盈福禪寺。
由于佛教有規定,出家的男女不能同床共枕,駙馬和公主就在盈福禪寺旁邊栽下了一棵白果樹,當作他們的子孫。
盈福禪寺毀于何時,無從考證,盈福禪寺輝煌的盛況,難以敘說,只有那千年挺立的白果樹,見證著曾經的歷史。
山里人家和“老龍樹”
沿著白果樹前的河道向北走,住著一戶姓曹的人家,戶主叫曹群東。
曹群東老人今年78歲,精神矍鑠。記者走進他們家時,他正在用柴刀削一根樹干的皮,準備做農具。
曹群東老人子孫滿堂,幾個孩子有的在外地,有的在縣里,如今,山谷深處就他和兒媳婦帶著3個孩子留守。
“十來代了,從清朝那會兒就遷過來了。”曹群東告訴記者,這山里就他們一戶人家,靠山吃山,除了種莊稼,他還養了9頭牛、幾十只羊,閑暇的時候就到山里采藥。
曹家房前有一棵核桃樹,據說是當年遷移過來的先人種下的。“這棵不算啥,河溝對面那兒的一棵老龍樹有些年頭。”曹群東說。
老龍樹?記者朝對面望去,果然見山上有一棵極像龍頭的樹,頓時來了興致,沿著河溝邊高低不平的石頭,來到了對面的山上。
老龍樹是一棵野生的核桃樹,枝干粗大,如一位玉樹臨風的王者,又像一尊威武的戰神,古老凝重而神圣,點綴著這片貧瘠的山谷。
據了解,當地政府正在規劃五峰山風景區建設,按國家AAAA景區規劃建設,包括盈福禪寺復建工程、白果樹廣場、龍王掌度假酒店、望京樓等景點建設及移民安置新農村社區。
在泌陽縣象河谷景區總體規劃及重點項目設計中,象河谷景區的定位是——“夢幻五峰山、風情象河谷”。規劃目標是:將象河谷景區打造成具有異域風情的微型田園都市,使其成為泌陽縣、駐馬店乃至中原地區的新型城鎮化以及生態旅游綜合體示范區。
景區建成后,靜謐的山谷或許會吸引游客紛至沓來,但白果樹不言,只會把滄桑歲月默默記錄在年輪里。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