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歷史責任
摘要: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王賢)習近平總書記5日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王賢)習近平總書記5日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太一生水、水輔太一。”長江發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橫貫我國東中西部,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支撐。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這里繁衍生息,現在長江流域生活著4億多各族兒女。這里有郁郁蔥蔥、壯美絕倫的峽谷風光;各具特色、張力十足的山水人文;同時具有十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無數水生動植物的棲息地。
整航道修錨地建港口,搞園區引企業辦工廠,圈地皮大拆建造城鎮……在沿江地區長江經濟帶建設如火如荼之際,一些地方在承接產業轉移時,饑不擇食拉項目,讓高污染的礦產、鋼鐵、水泥、化工企業密集布局在長江邊;部分企業無視長江水環境,污水直排、偷排問題突出;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森林、農田變成了城市,昔日的湖泊、溪流變成了工廠……
近些年,長江生態系統警鐘不時敲響:長江水質不斷惡化,沿線水污染事件多發,威脅用水安全;白鰭豚、白鱘多年不見蹤跡,長江江豚僅余千頭,頂級物種紛紛告急……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在發展與保護的終極命題上,這一重要指示給出了明確答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就是要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心全意建設生態文明的先行示范帶,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長江經濟帶不僅是一條有巨大潛力的經濟發展帶,更是關系子孫禍福的生態屏障帶。要在生態環境保護從嚴從緊的前提下,依托長江水道,統籌岸上水上,正確處理防洪、通航、發電的關系。只有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強化長江水資源水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切實順應自然保育生態,中華民族母親河才能永葆生機活力。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