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結構性改革開創“三農”廣闊天地
摘要:新華社評論員:以結構性改革開創“三農”廣闊天地農業穩,天下安。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總結“十
新華社評論員:以結構性改革開創“三農”廣闊天地
農業穩,天下安。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總結“十二五”、謀劃“十三五”,準確把握當前農業農村工作形勢,作出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等重大部署。這為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提供了實踐指南。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三農”工作。“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成果豐碩,為贏得全局工作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要看到,我國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還很多。“十三五”時期,必須牢固樹立和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動力。
推進結構性改革,是興農之要。當前農業面臨的諸多矛盾和難題,表現各不相同,但“病根”都出在結構方面。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產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既能解決當前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更有利于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今后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任務。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我國糧食生產“十二連增”的喜人成績背后,也存在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資源環境面臨較大壓力等問題。居安思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圍繞人的需求進行生產,使農產品供給在數量上更充足,在品種和質量上更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當務之急,要加大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力度,提高農業效益和農產品競爭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產品的生產。通過多點發力、多策并舉,破解瓶頸、拉長“短腿”,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理念更新、體制改革、實踐創新等方方面面。越是任務千頭萬緒,越要抓關鍵、抓要害,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提升。在思想觀念上,樹立大農業、大食物觀念;在發展方式上,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經營過程中,既要守住糧食安全的底線,也要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引領作用,為農業結構性改革提供支撐和動力。農民增收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結構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標志。讓農民不斷分享改革成果,這項改革才會得人心、見實效。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支持。近年來農業農村形勢持續向好,財政投入大幅增加發揮了關鍵作用。鞏固和延續好勢頭,就要營造重農氛圍,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的投入,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解決好投入問題,既要在增量上想辦法,也要在優化存量上做文章,在整合涉農資金和創新投入機制上下功夫,在撬動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農村上出實策。
改革大潮激蕩而來,希望的田野灑滿陽光。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各項部署,讓改革舉措、政策支撐、資金投入更好地聚焦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銳意進取、真抓實干,我們就一定能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讓農業農村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