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都考些啥?簡易版\"模擬卷\"你能得多少分
摘要: 最近一個月,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和北京公務員考試相繼舉行。作為人人羨慕的“金飯碗”,公務員這個崗位一直籠罩在光環之下。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公務員?公
最近一個月,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和北京公務員考試相繼舉行。作為人人羨慕的“金飯碗”,公務員這個崗位一直籠罩在光環之下。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公務員?公務員考試究竟考些什么?是否真有試題如傳說中的那么刁鉆奇葩?
公務員考試分為公共科目筆試和面試兩部分,面試由各招考單位單獨組織,筆試則是由人事考試機關統一組織。筆試考查《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分別安排在考試當天的上午和下午。其中,《行政職業能力測試》通常被考生稱為“行測”,它涵蓋政治、法律、經濟、管理、人文、科技等諸多方面,可謂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包。能在這門考試當中取得高分的考生必是學問廣博之人。
行政職業能力測試的考題與數學、物理、化學等專業的考試有很大的不同,出題套路千變萬化,解題常常需要另辟蹊徑,甚至要用類似腦筋急轉彎似的思路來考慮問題,并非學歷越高越能取得高分。記者選取了今年國考和京考的一些有意思的考題,請讀者一起來做個簡易版的公考“模擬試卷”,看看我們能得幾分,是不是當公務員的那塊料。
1 最會偽裝的題目
某學校要從甲、乙、丙、丁、戊、己、庚七名學生中挑選四人組成一個辯論隊,去參加全市的辯論比賽,根據平時的訓練情況,挑選必須滿足下列條件:
(1)如果戊參加,則丙也要參加;
(2)除非乙參加,否則庚不參加;
(3)甲和乙中至少有一人參加,但不能都參加;
(4)戊和己中至少有一人參加,但不能都參加。
根據以上陳述,以下哪些學生一定會參加辯論比賽?
A.乙或庚,或者二人都參加
B.戊或庚,或者二人都參加
C.丙或丁,或者二人都參加 √
D.丙或戊,或者二人都參加
【解析】這道題目實際上是在翻譯推理的偽裝下的一道分析推理題。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哪些人參加,哪些人不參加。一共有7個人,4人參加,3人不參加。從確定信息出發,甲乙兩人中有一人不參加,戊己兩人中有一人不參加,因此在剩下的丙、丁、庚三人中只有一人不參加,所以可以得知丙和丁兩人至少得參加一人,因此選C。
2 最會挖陷阱的題目
某單位兩座辦公樓之間有一條長204米的道路,在道路起點的兩側和終點的兩側已各栽種了一棵樹,現在要在這兩條路的兩側栽種更多的樹,使每一側每兩棵樹之間的間隔不多于12米,如栽種每棵樹需要50元人工費,則為完成栽種工作,在人工費這一項至少需要做多少預算?
A.800
B.1600 √
C.1700
D.1800
【解析】人工費最少,則栽種的數盡量少,兩棵樹之間的間隔盡量大。間隔最大為12米,204÷12=17,還需要栽種(17-1)×2=32棵樹,人工費為32×50=1600元。
此題雖然簡單,但題干設置了陷阱,極易出錯。題干中明確說明,在道路的起點兩側和終點兩側已經各栽了一棵樹,所以計算時要排除掉,若重復計算,此題就誤入陷阱了。
3 最具京腔京味的題目
2015年10月故宮博物院迎來九十周年院慶,為此,故宮博物院開放了五個新的參觀區域,開放面積由之前的52%增加到65%。下列有關故宮博物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清朝、明朝和元朝三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
B.故宮博物院以太和殿、中和殿、養心殿三大殿為中心
C.故宮博物院位于北京中軸線上 √
D.北京市現有7項歷史文化遺產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故宮是其中之一
【解析】成立于1925年的故宮博物院,建立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因此,A項錯誤。故宮博物院的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因此B項錯誤。故宮明明入選的是“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怎么能說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所以D項錯誤。北京故宮博物院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筑,故本題答案選C。
4 最簡單的題目
某電器工作功耗為370瓦,待機狀態下功耗為37瓦,該電器周一從9:30到17:00處于工作狀態,其余時間斷電,周二從9:00到24:00處于待機狀態,其余時間斷電。問其周一的耗電量是周二的多少倍?
A.5 √
B.6
C.8
D.10
【解析】周一工作時間7.5個小時,周二待機時間15個小時,耗電量的比值為(7.5×370)÷(15×37)=5。這道題可謂沒有最簡單,只有更簡單,耗時短,正確率高,不做會后悔一輩子的。
5 最“送分”的題目
某政府機關內甲、乙兩部門通過門戶網站定期向社會發布消息,甲部門每隔2天,乙部門每隔3天有一個發布日,節假日無休。問甲、乙兩部門在一個自然月內最多有幾天同時為發布日?
A.5
B.2
C.6
D.3 √
【解析】隔1天相當于過2天,甲每過3天發布一次,乙每過4天發布一次,甲乙同時發布應該每過12天一次。一個月本來最多可以有2個12天,但如果當月1日也正逢發布日呢?所以一個自然月最多有3天兩部門同時發布哦。這是一道非常簡單的最小公倍數問題,考查的內容很基礎、很簡單,妥妥的一道送分題。
6 最受體育迷歡迎的題目
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體會議在吉隆坡舉行,中國取得了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分別在北京市和張家口舉行,關于冬奧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北京是第一個取得冬、夏兩季奧運會舉辦權的城市 √
B.首次獲得冬奧會金牌的中國運動員是王濛
C.溫哥華是第一個舉辦冬奧會的城市
D.冬奧會項目分為競速類和競技類,冰壺屬于競速類項目
【解析】2015年7月3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布:中國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北京創造了歷史,成為第一個既舉辦夏奧會又舉辦冬奧會的城市。故A項正確。2002年鹽湖城冬季奧運會上,楊揚成為中國冬季奧運史上第一個奪得金牌的選手,故B項錯誤。第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1924年1月25日在法國的夏慕尼舉行,因此C項錯誤。冰壺屬于競技類項目,而非比速度,D項錯誤。
7 最有“熱度”的題目
2015年10月14日,北京市委常委召開會議,研究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等規劃,強調要在( )三個重點領域率先取得進展,促進京津冀協同取得新成果。
A.物流一體化、公共服務均衡、產業對接協調
B.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 √
C.交通一體化、公共服務均衡、科技共分享
D.物流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共分享
【解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目標是: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進展,在符合協同發展目標且現實急需、具備條件、取得共識的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創新驅動、試點示范有序推進,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故本題答案選B。
本題考查的是北京最新時政文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是關乎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新舉措,“熱度”很高。
8 最怕“跑題”的題目
新的垃圾處理時代正在到來。前不久,俄羅斯科學家掌握處理垃圾有害氣體的技術,德國科學家創造出“風揀技術”,該技術終結了垃圾的人工分揀,從而將垃圾處理工藝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階段。
最適合做這段文字標題的是:
A.垃圾:放錯地方的資源
B.科技:垃圾處理的關鍵 √
C.風力:新時代的“機器人”
D.無害化:垃圾處理的未來
【解析】文段首句說明新的垃圾處理時代正在到來,接下來具體列舉了俄羅斯、德國科學家的垃圾處理技術,將相關的科學技術運用到垃圾處理中,成為垃圾處理工藝走向新時代的重要特點。故答案為B。至于A、C、D選項,人家文章的主題不是你啦!這跟寫作文跑題是一個意思。
9 最具跳躍性的題目
白駒過隙:秒表,選出與此組類似的詞。
A.恩重如山:天平
B.一線希望:皮尺
C.一言九鼎:彈簧秤
D.風馳電掣:測速儀√
【解析】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飛逝,秒表是測時間的儀器;風馳電掣形容速度快,測速儀是測速度的儀器。故答案選D。這個思路可是夠跳躍的,兩個詞項之間直接跳躍了中間關系項。
10 最會講道理的題目
無論導演還是監制,都是非常復雜的工種,經驗的積累非常重要。沒有經歷過片場的摸爬滾打,在現場就會有問題。因此,一些電影產業成熟的國家,新人從學校畢業之后,要先在制片廠當學徒,從寫劇本開始,再經過副導演、執行導演等環節,各方面技能掌握齊全之后,才能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導演,“導而優則監”。
下列哪句話最能概括這段文字所講述的道理?
A.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B.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C.天才是1%的天賦加99%的努力
D.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積累經驗對于導演和監制非常重要,需要長期在片場摸爬滾打。而后介紹了國外電影業成熟的國家是如何培養導演的,由此可以看出,文段強調的是現場經驗的積累,只有A項“躬行”體現了這一點,當選。其他的選項,要么說努力,要么說志向,跟主題無關啦!(記者代麗麗)(試題由中公教育和華圖教育專家解析)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北京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