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貢獻率下降是轉型升級必然
摘要: 房地產貢獻率下降,既是其自身發展進程中的問題與矛盾所致,也是新常態下轉型升級的必然。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房地產業自身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已經到了
房地產貢獻率下降,既是其自身發展進程中的問題與矛盾所致,也是新常態下轉型升級的必然。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房地產業自身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同時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取得積極進展,其他諸多行業的貢獻率逐步提升。今后要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改變對土地財政和房地產業的過度依賴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中國住房發展報告》,引發各界普遍關注。該報告稱,今年前三季度房地產投資對GDP的貢獻率已經降至0.04個百分點,創下2000年以來的新低;報告建議,未來兩年要去庫存,實現銷售大幅增長;防風險,保持房價增幅在合理水平,防止大起大落;促投資,使房地產投資恢復到正常水平。
在筆者看來,報告中提出的建議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但對房地產貢獻率下降的問題,更需要理性看待并分析。說到底,這既是其自身發展進程中的問題與矛盾所致,也是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結果。
2015年的房地產市場形勢可謂“復雜”。從銷售看,經歷了從大幅下降到大幅增長的過程,目前又出現了增速放緩的跡象,價格的整體變化情況與銷售相似;投資的起伏狀況則與銷售、價格不同。自2014年年初起,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幅就呈現逐月下降態勢,今年1至10月,同比增幅已降至2%。與此同時,土地購置長期呈同比下降態勢,待售面積持續增長。
前些年,由于存在明顯的剛需,土地財政又“見效快”,很多地方政府都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房企數量快速增加、個人投資者大舉涌入,房地產業在一定階段內快速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但隨著房價與價值背離程度的擴大,近一年的時間,房地產銷售持續下降。
要想理性看待房地產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率的下降,必須同時看到其他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投入產出模型顯示,房地產業對其他行業的依賴及拉動,在諸多行業中都處于“居中”位置。但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一方面是房地產業自身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土地財政也到了難以為繼的時候;另一方面,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取得積極進展,其他諸多行業的貢獻率逐步提升。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第三產業增速明顯快于一二產業增速和GDP平均增速;第三產業中的旅游、保健等行業,第二產業中的裝備制造業、中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等增長較快或有明顯回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在加大。
因此,當下要做的就是,一方面,繼續推進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改變對土地財政和房地產業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轉變觀念,努力促使房地產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中國人在世界各地掃貨,表明經濟發展中的根本問題還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相對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而非所謂的“需求不足”。所以,在消化、淘汰過剩和落后產能的同時,更要下大力氣,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改進和提高產品質量;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和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調節收入分配機制,縮小貧富差距,讓更多的人共享發展成果。
著眼房地產領域,則要防止重蹈大規模圈地囤地、放縱投資性購房、拉高房價、制造虛假繁榮的覆轍。也就是說,必須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和分城施策的原則。在一二線城市,繼續嚴控房價過快上漲,讓價格回歸價值,讓更多的人居者有其屋;在三四線城市,需要在摸清人口規模結構、商品房存量增量的基礎上,對供求情況做出準確判斷,以制定符合實際的去庫存措施。唯有如此,即使房地產增速減緩、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降低,但對其自身的良性發展、對整體經濟的影響都是利大于弊的。(潘 璠)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