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這么高房產商為何難賺錢?
摘要: 樓市風云 過去很多年,李嘉誠囤地捂盤式的開發方式,才是最便捷、最保險的賺錢模式。而近幾年,受制于政策收緊,以及業內流行高周轉,開發商的日子再也回不到2004-2
樓市風云
過去很多年,李嘉誠囤地捂盤式的開發方式,才是最便捷、最保險的賺錢模式。而近幾年,受制于政策收緊,以及業內流行高周轉,開發商的日子再也回不到2004-2010年間的暴利時代。
80家房地產企業近日公布了三季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80家房企總營業收入為4244億元,合計凈利潤為343億元,凈利潤率為8%。從季度看,80家企業中有52家利潤率低于10%,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中低利潤行業范疇。
于是,人們不禁要問,房價如此高,開發商利潤率卻一路下滑,那么高房價之下的高利潤都讓誰拿走了?
首先,大頭被收入地方財政的“口袋”。一是土地出讓金,二是稅收。如果說房子是面包,那么土地就是面粉,所以面粉貴,則面包也會提價。而部分熱點城市的地王,由于開發商爭搶激烈,出現“面粉貴過面包”也不稀奇。
越是房價高的城市,地價在房價構成中所占比重越高。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的數據也表明,相比十年前,住宅地價上漲幅度最大,高達340%。舉個例子,今年來,北京多塊區域地塊的樓面價高達5萬元左右,如果一兩年以后賣房時以8萬左右的價格出售,則地價占比超六成。
此外,房地產稅收更是地方政府稅收的另外一大塊。與房地產業相關的稅種主要有七個,占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約三成,其中契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耕地占用稅,2014年占比為18%,而2001年僅為7%。
還有很大一部分,是被金融機構賺走了。2010年至2013年,由于持續不斷的房地產調控高壓,在融資方面,金融機構設定很多門檻,比如要求商業銀行實行“黑白名單”,不僅廣大中小開發商拿不到貸款,就是部分大房企也會吃“閉門羹”。于是,開發商只能通過民間高利貸、房地產信托、私募等以很高的成本融資。
另外,在房價上漲偏快、房價較高的城市,如果以5-10年這樣較長時間跨度來看,開發商的賺錢能力,其實不如炒房者、長線投資者,以及業主。由于這些城地價上漲快于房價,所以只有較長時間持有土地與房產,才能獲得較大收益。
所以,過去很多年,李嘉誠囤地捂盤式的開發方式,才是最便捷、最保險的賺錢模式。而近幾年,受制于政策收緊,以及業內流行高周轉,開發商急吼吼的加速開發,一塊地還沒捂熱,就已變成房子賣出去了。倒是那些買后持有多年的購房者,所獲利益(或房子升值)更豐厚。從這點來看,開發商更像長工,而非地主。
總而言之,長期來看,房價特別是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的房價,還將繼續上漲得讓人看不懂。但是,開發商的日子再也回不到2004-2010年間的暴利時代。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應反思如何減少“土地財政”依賴癥。而金融機構在高企的不良貸款率壓力之下,也不可能長期高息壓榨開發商(部分已經因為不堪重負而面臨倒閉)。至于少數熱點城市的自住性與投資性購房者,依然可以繼續分享樓市紅利。
楊紅旭(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