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權公車”水有多深
摘要:胡殿文 據報道,省公安廳交警總隊21日通報了今年以來的交通違法情況,首次曝光了200個交通違法未處理“欠賬”大戶的車牌號、車主以及車輛所屬單位。這些交通違
胡殿文
據報道,省公安廳交警總隊21日通報了今年以來的交通違法情況,首次曝光了200個交通違法未處理“欠賬”大戶的車牌號、車主以及車輛所屬單位。這些交通違法“欠賬”大戶,大部分為私家車輛,還有一小部分屬于單位公務車輛和企業用車。排名第一的是新鄉市機關后勤服務中心所屬車輛,牌照為豫GAA016,違法數量達784起未處理。
手握方向盤,腳踩生死關。交通違規是隱患,是發生交通事故的前兆。有時候,隱患就是預訂了的交通事故。然而,同一個車牌號居然違規達784起未處理,可見里面水應該很深。從新聞從業者的角度審視,挖一挖必然有新聞;而從法律工作者來看,從公眾的視野來看,又能審視出什么?
有人說,公車違規784次,板子不能只打“車屁股”。違規使用公車當然要糾正,但這種只打“車屁股”不打“人屁股”的做法顯然是不對的。道理很簡單,公車被亂用,全是無視交通法規、我行我素造成的。就是說,機動車無辜的,而用車者、駕駛者才是禍根。如果罰車卻不罰人,那就是在把車輛當成替罪羊,看似嚴格執法,實則變相縱容。
有人說,公車違法784次,交警難辭其咎。一輛肆無忌憚的政府公車,身背784次未處理的違章,還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道路之上,這本身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說不定哪天就會爆炸,引發更嚴重的交通事故。如果這些違法大戶只是“不按規定停車”,那也許還不會形成太大的交通安全隱患。但“信號路口不按規定行駛”和“多次逆行、違反禁止標線指示行駛、不按導向車道行駛”的行為可就不是違章停車那么簡單,可以說任何一次類似行為都足以釀成重大交通事故,對駕駛者本人和路上的其他車輛、行人的安全均構成了威脅。光是把違法大戶的車牌號碼錄入全省機動車稽查布控系統,等其上路后再現場攔截查處,是不是晚了點?以當前的技術條件,別說公車都有單位,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就算是私家車,有住址、有電話,警察要找到車主也不是什么難事。由此可見,有幾百次違章記錄的交通違法大戶,都是執法部門給慣出來的。當然,這也許只是公車交通違法行為的冰山一角。有些違法行為,可能交警根本就沒有開罰單或是直接在后臺刪除了違法記錄。公車的違法現象到底有多嚴重,恐怕誰也說不清。
784次交通違法說明了什么?按常理說,政府作為遵紀守法的帶頭人,應該成為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表率,卻為何頻頻成為違法大戶?說到底,政府公車頻頻出現大量未處理的交通違法行為,不僅僅是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漠視,其背后更突顯了特權意識和官僚主義。他們之所以無所畏懼地闖紅燈、超速、占用應急車道,正是由于特權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其背后的一個“潛規則”:只要出現交通違法,領導批一個條子、打一個電話,交警部門就會“大事化小”,最終“小事化無”,免予處罰。而當越來越多的交通違法行為沒有獲得依法處理,其所帶來的負面后果也就顯而易見了。
大量違章的政府公車,不僅讓法律蒙羞,更讓政府形象受損,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破窗效應”,嚴重破壞社會公平、正義,引發公眾仇視心理。因此,有關部門有必要在制度層面上盡快制定條例細則,防止出現越來越多的“特權公車”和“霸王公車”。茲事體大,不可不查。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