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調整 轉型升級與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摘要:專家: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陳凱茵)十八屆五中全會即將召開,“十三五”規劃也將出爐,隨著中國經
專家: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創新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新華網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陳凱茵)十八屆五中全會即將召開,“十三五”規劃也將出爐,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在經濟增速下行和結構調整的壓力下,“中國經濟未來怎么辦”這一問題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專家口中頻頻出現“結構性調整”“轉型升級”和“創新”這三個關鍵詞,或許能給中國經濟增長指出一個方向?
“結構性調整”成為經濟增長重要力量
在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看來,“十三五”期間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力量主要有“結構性調整”
潘建成認為,中國將在未來迎來結構性調整與變動,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他提出,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尚未到位,正處在方興未艾的境況之中,接下來會作為動力繼續推動經濟增長。
此外,潘建成認為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過程也會帶來經濟增長。產業轉移之后,能使得東部地區更加聚焦在在創新型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上,中西部承接地區獲得難得的發展機會。東西部專業性更強的的分工會使得經濟效率整體更高,增長動力更強。
潘建成同時也提出,長江經濟帶戰略、“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戰略等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以及生態文明、綠色化同樣都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大動力。
轉型升級是永無止境的過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昌文用“數量擴張”和“結構轉型”并存來概括前些年中國制造業的特點。
“數量擴張”導致了現在產能過剩這一局面,趙昌文提到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之一是“轉型升級”。
趙昌文解釋道:“產能過剩多出現在中低端產業領域較多。產業鏈和價值鏈升上去以后,產能過剩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趙昌文還特別提到,“轉型升級”是永無止境的過程,在未來幾年內要繼續推進。趙昌文認為轉型升級不是目的。
“‘轉型’一詞的英文單詞‘transformation’,本意是從低生產率的部門轉向高生產率的部門。高生產率的部門意味著高質量、高效率、高附加值、高競爭力。”趙昌文說道,“按照‘四高’的標準來看,未來中國制造業要和中國經濟一樣,必須實現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的內涵式發展。”
具體來說,也就是價值鏈要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附加值要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技術水平要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競爭力要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創新驅動力未來能得到更明顯體現
兩位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創新對于中國經濟的和重要性。
“當前經濟仍然處在三期疊加的蔓延階段。”潘建成認為,“正是這樣一個苛刻的環境,才能倒逼企業創新,再加上政府‘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鼓勵政策的推動,創新驅動力會在‘十三五’期間得到更明顯體現。”
趙昌文則提出創新是“永恒的事情”這一說法。他表示,創新不應該僅僅是技術創新,還應包括商業模式創新和制度創新。但趙昌文認為中國目前創新的核心仍然在技術領域。
“創新要做好幾件事,一是解決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創新的問題,促進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二是要推動傳統制造業領域設備改造和技術創新,。三是要把生產創新和服務創新結合起來,力求優化制造業生產過程,改善制造業的商業模式,降低制造業的成本。”趙昌文說。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