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
摘要: 面對我國一些經濟指標短期下行和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出現的波動,近期有關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聲音不絕于耳。有觀點甚至認為,中國可能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動蕩
面對我國一些經濟指標短期下行和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出現的波動,近期有關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聲音不絕于耳。有觀點甚至認為,中國可能成為未來全球經濟動蕩的源頭。對此,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明確表示,中國不是世界經濟風險之源,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
這樣說不是盲目樂觀,而是有充分根據的。無論從我國經濟的基本面、發展走勢,還是近期全球市場波動的成因,抑或是發展潛力來看,“中國經濟危機論”都是站不住腳的,把中國看作是世界經濟的風險源頭更是號錯了脈、開錯了方。
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7%,表面上看比前些年低了,但若放在自身經濟體量高達10萬億美元、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這仍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數字。在經濟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時,我國經濟結構升級在加快,高技術產業增長強勁,新消費持續旺盛,“雙創”蓬勃興起,新的經濟增長動能正在壯大,經濟走勢向好明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基礎穩固,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蘊含強勁國內市場需求,調控空間廣闊,經濟具有較強抗沖擊能力和韌性,增長潛力巨大。
許多觀察人士注意到,中國經濟正在搭建“兩個平臺”、上演“兩場大戲”。一是轉型升級和“雙創”平臺,上演經濟升級版大戲,“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都是其中的精彩劇目;二是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合作平臺,上演中國經濟全球化的大戲,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銀行等投融資平臺是其有力支撐。兩個平臺、兩臺大戲能量的加快釋放,必然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新的空間、新的動力、新的成長,也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新的增長亮點。
再看全球市場。近幾個月中國資本市場發生異常波動,國際金融市場也出現震蕩。但后者更多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延續,源于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不確定性引發的擔憂。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可能與世界經濟的低迷絕緣,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受到全球市場的影響。至于一些人擔心政府債務問題,其實是多慮了。中國政府在全球范圍之內,都是一個資產最豐富的政府。有資料統計,目前我國政府擁有120萬億元國有金融資產、30萬億元中央企業資產、60萬億元土地資產,現有債務規模相對資產總量來說根本不成問題。而且,債務結構相對良性,中央政府債務不到20%,地方政府債務中七成以上是投資性、有回報的。
中國不是也不會成為世界經濟的風險之源。事實上,中國這些年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都在30%左右,進口和吸引外資力度有增無減。中國經濟向好,不僅是中國之幸,也是全球經濟之福。正如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許多嘉賓所指出的,各國攜起手來,共同發展實體經濟,加強國際產能合作,鏟除貿易壁壘,才是避免各種危機爆發、繪就更美世界經濟增長藍圖的務實選擇。(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平 言)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