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村民扎笤帚走上致富路
摘要:網上接訂單 在家搞加工村民扎笤帚走上致富路不出村月掙2000多元錢 □晚報記者 王冬霞/文 首席攝影記者 王建成/圖本報訊 農忙時下地干活,農閑時外出打工,這是當下
網上接訂單 在家搞加工
村民扎笤帚走上致富路
不出村月掙2000多元錢
□晚報記者 王冬霞/文 首席攝影記者 王建成/圖
本報訊 農忙時下地干活,農閑時外出打工,這是當下農村居民的生活寫照。然而,西平縣盆堯鎮洪港村村民農閑時卻沒有外出打工,而是在家庭作坊里扎笤帚,每年都有可觀的收入。被譽為“笤帚村”的洪港村用小笤帚“掃”出了一條致富路。
昨日,記者走進洪港村,看到這樣一幅美麗景象:許多農家院里堆滿了扎好的笤帚,村民們一邊談笑風聲,一邊忙個不停,勞動的喜悅充滿了小院。
“扎笤帚是我們村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手藝,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工藝流程全部是手工作業。”在一家庭作坊,正在忙活的村民康景云說,他的這個家庭作坊雇有20名工人,都是村里的留守婦女。
據康景云介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該村戶戶都扎笤帚,是遠近聞名的“笤帚村”。由于加工量小不成規模,利潤低,后來有些人就不干了。現在規模較大的有20多戶,還有幾十個零星加工戶。扎笤帚技術含量不高,一般人跟師傅學兩天就會了,生手每天能加工幾十把,熟手能加工100多把。“我這個作坊平時每天銷售笤帚500多把,高峰期每天能銷1000多把。”康景云說。
記者問為啥有這么多加工戶堅持下來時,康景云說:“現在信息傳遞快,交通也發達,本地原材料缺,可在網上購原材料。銷路窄,可在網上接訂單。我們用的原材料都是從云南、貴州、山東、吉林、四川等地購買的。在網上接到訂單后,按客戶的要求進行加工,完工后人家會來拉貨,也可以通過物流公司發貨,省心又省力。雖然每把笤帚只賣幾元錢,但銷量很大。我這里加工的笤帚已銷往廣東、福建、湖北等地。現在訂貨的客戶越來越多,我們這個‘笤帚村’要在全國出名了。”
“我在這干十幾年了,每天扎100多把笤帚,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錢,不僅累不著而且能顧家。”今年55歲的留守婦女王蓮樂呵呵地說。
該村的留守婦女張鳳英一邊扎笤帚一邊告訴記者:“俺每天除了在家里照顧老人孩子,就來扎笤帚,一天能掙百十元錢。”
責任編輯:ly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