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要護苗,就得鋤草除根
摘要:廖小清 (圖片來源:浙江日報) 王德華 “互聯網+”無疑是2015年流行語。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改善民眾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這個互聯
廖小清 (圖片來源:浙江日報)
王德華
“互聯網+”無疑是2015年流行語。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改善民眾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這個互聯網信息極大豐富的時代,一些有害內容也在滋生。我們不能忘記,在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的背后,還有我國1億多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
打開網頁,特別是一些未成年人青睞的游戲網站,不少色情、暴力內容充斥其中。盡管國家網信辦今年約談了幾家門戶商業網站,但在利益的驅使下,許多網站仍是不怕“攤上大事”,說一套做一套,并未盡心盡力清除不良信息。甚至有些網站把涉黃涉暴信息,當作“賺錢機會”。這對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強的青少年,有著不小的危害。
本月21日“護苗2015·網上行動”啟動首日,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接到各類有害信息舉報2085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類似的信息如同野草,在網絡空間的陰暗角落里肆意瘋長著。開展“護苗行動”,就是要將這些妨礙祖國幼苗健康成長的野草雜草連根除掉,讓相關網站和個人承擔法律后果。
類似的“護苗行動”,并非中國獨創。比如,英國對打擊涉黃涉暴網站就毫不手軟。由于英國接連發生數起由網絡色情暴力引發的針對兒童的性虐謀殺、未成年人自殺等案件。英國社會集體反思,首相專門為此發表講話。在英國媒體上,呼吁加強網絡監管成為主流觀點。《泰晤士報》、《金融時報》分別刊登專欄文章,呼吁在網絡空間“除惡”,凈化網絡環境。去年英國屏蔽了近兩萬家不健康網站,家中有5至15歲少年兒童的用戶當中,43%主動安裝了家庭過濾軟件,以保護孩子免受網上不良信息影響。
民間有句諺語叫“草夾苗,不長苗”。要護苗,須鋤草;而鋤草,不能不除根。全社會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和夙夜在公的責任意識,鏟除互聯網上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把互聯網這個“最大變數”,變成可知、可控“常量”,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筑起一道“防火墻”,讓孩子們少走一些彎路,心靈少受一些污染。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