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增速觸底 大型銀行打響“反擊戰”
摘要: 上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部分經濟指標開始逐步筑底回升,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經濟格局呈現出回穩跡象。隨著下半年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將逐步顯現
上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部分經濟指標開始逐步筑底回升,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經濟格局呈現出回穩跡象。隨著下半年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性作用將逐步顯現,業內普遍預計,經濟增速有望在三季度逐步企穩,四季度小幅回升。
隨著下半年經濟逐步企穩回升,新業態帶來的新機遇無疑有助于五大行開拓新的盈利增長點。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金融改革加快步入“深水區”,銀行業的總體經營格局已隨之發生了較大變化。收入結構、資產結構、業務發展模式、社會融資環境的變化,對五大行的利潤驅動因素都將產生較明顯的影響。下半年大型銀行如何打響盈利“反擊戰”?敬請關注本報今天起推出的“年中觀察:大型銀行經營形勢前瞻”系列報道。
告別“安逸”的時光,銀行的經營壓力也再次凸顯。“2.5%左右”,這是多數分析機構對今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的預測。這個數據與一季度相比,再次出現下滑。而體量龐大的五家大型銀行凈利增速則有可能降至1%左右。
在外需疲弱、產能過剩和去杠桿等因素影響下,上半年國內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銀行業信貸需求不旺,信用風險的加快暴露給五大行的經營帶來不小壓力,繼一季度五大行凈利增速全部跌入2%以內后,上半年五大行的業績增速或將持續放緩。
從全年來看,銀行業改善經營的積極因素逐漸增多,五大行的息差和資產質量將好于預期,同時五大行也積極創新,提升多元化收入來源,非息收入成為今年盈利的重要支撐,全年盈利或有小幅回升。
不良拖累業績或繼續放緩
2015年以來,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大幅下滑。數據顯示,一季度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3.74%,較去年同期下降12.2個百分點,五大行凈利潤增速則降為1.49%。
進入二季度后,銀行面臨的經營形勢依然嚴峻,盈利能力仍面臨挑戰。其中,資產質量對盈利的沖擊首當其沖。
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增速下降顯著超預期,主要是因為一季度國內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以及信用風險的加快暴露。一季度五大行的資產減值損失都有超過50%的同比增長,成為侵蝕大行利潤的最重要原因。
從宏觀經濟形勢來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雖超過預期,但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存在,銀行的不良壓力并未緩解。
平安證券稱,二季度不良生成率比去年四季度繼續擴大,同時銀行的不良資產有繼續向大中型企業擴散的趨勢。由于一季度末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已下降到206%,同時年中銀行會集中進行核銷處置,因此撥備計提的力度在不良資產質量壓力下仍然較大。
有分析認為,不良生成率上升趨勢下,考慮到150%的監管要求,撥備壓力仍然巨大。
不良新增仍處在上升趨勢是利潤增速放緩的最重要原因,但同時央行年內三次降息使銀行改善凈息差的壓力進一步增大。一季度末五大行中中行和建行的凈息差同比就出現了下滑。
分析認為,對資產負債重定價的展開,逐漸會對息差形成壓制。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仍在,企業經營狀況并未出現顯著的改觀,實體經濟有效信貸需求未出現太大改善,也加大了息差改善的壓力。
基于此,多家分析機構認為上市銀行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速小幅放緩,同比增長2.5%左右。申萬宏源預計大型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將回落至1.1%。
負債成本松動息差表現好于預期
不過,在經歷了二季度這個“最困難的時候”,大型銀行在下半年有望打響“反擊戰”。全年來看,五大行經營依然穩健,凈利潤增速在經歷年中的谷底后,有望迎來小幅回升。
全年來看,大行的凈息差將好于預期。在業內看來,凈息差的變化一方面取決于經濟企穩后貸款需求的回升,另一方面取決于利率市場化的進度。
實際上,從目前形勢來看,受上半年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帶動,下半年經濟運行有望逐漸企穩。有分析指出,大、中型企業的景氣狀況明顯好轉,小企業受到經濟周期和融資的結構性問題影響仍處于景氣度低點。若大中型企業運行狀況能夠持續性回暖,則有望帶動小企業的經營壓力也得到明顯緩解。
同時,從央行擴大存款基準利率上浮上限至1.5倍后,各商業銀行存款并未出現一浮到頂的情況看,差異化的存款競爭局面已基本形成。利率市場化的負面預期已部分被市場消化,利率市場化對銀行業的負面影響將逐漸減小。
平安證券稱,銀行間流動性已顯示出明顯的寬松態勢。資金利率市場的短期利率在5月中下旬開始已經進入到快速下行的通道。存款基準利率的下行抵消存款上限打開影響,疊加貨幣市場利率的下行,銀行負債端成本已從5 月起開始有所松動。
更為重要的是,對于資產質量,分析普遍認為,今年下半年銀行業的不良凈生成率增速可能會在經濟逐步企穩回升的過程中逐步趨緩。
隨著地方政府萬億元債務置換工作的落地,銀行的風險將逐步得到釋放。房地產市場回暖,有助于銀行體系內房地產相關資產的長期信用風險改善。隨著宏觀經濟的企穩回升,以及國家戰略轉型和化解過剩產能的加速突進,企業的經營逐步改善,不良暴露高峰已經過去。
中信證券因此分析稱,今年銀行的債務風險將得到系統性改善。今年下半年部分區域部分行業提前形成產能底部并停止環比惡化趨勢。
打開新空間新興業務成盈利重要支撐
今年以來,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讓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和多元化金融產品正快速趨于繁榮,大型銀行也積極創新,提升多元化收入來源。不管是債券承銷等直接融資業務,理財等資管業務以及其他中間業務收入的利潤貢獻度都在提升。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下半年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將持續增長,非息收入將成為五大行增量貢獻來源。
此前,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5)》認為,2015年在資產負債業務大幅放緩的同時,商業銀行傳統中間收入業務將大幅增長。一季報顯示,幾家大行的傳統銀行服務如托管、信用卡等業務收入增長明顯,預計二季度和下半年都將延續較好表現。
同時,隨著利率市場化和經濟轉型的推進,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多元金融業務發展迅速,對五大行營業收入也形成支撐。
如工行近年來一直把大零售、大資管、大投行業務打造成盈利增長的新引擎;農行也深化資產管理和金融市場業務改革創新,金融市場業務持續發力,非重組類債券投資收益率保持同業領先。
今年以來,國企改革主導下的并購重組明顯提速,由此引發的投行業務需求空間巨大,再加上自貿區以及“一帶一路”等戰略的推進,財富管理類業務如理財等以及資本市場類業務也前景廣闊。這些機遇都與大行的轉型相契合,全年來看都能對五大行的盈利產生拉動。
除此之外,大行的海外業務增速迅猛,無論從業務量還是凈利潤都對全行的業績產生實質性的拉動力。
2014年,五大行境外資產、營業收入、稅前利潤規模分別達到8.65萬億元、1724億元以及929億元人民幣,占集團整體的比例分別達到8.7%、7.2%和7.7%。今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進入實施階段,五大行對國際業務的戰略重視程度和資源投入也顯著提高,全年預計大行的海外資產以及海外業務對利潤的貢獻將持續提升。
此外,銀行業還在積極壓縮成本來對沖盈利壓力。特別是大型銀行在網點渠道擴建已經基本停滯的情況下,在互聯網戰略上加大投入,網銀客戶和業務替代率都在不斷提高,為銀行帶來了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節約。再加上受央企調降薪酬影響,預計今年費用增速將得到改善。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