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莊村悠閑與繁忙“兩重天”
摘要: □晚報記者 滑清泉 村頭樹蔭下,張忠民老漢嘴里叼著香煙,與村里的同齡人悠然自得地聊著天。微風吹拂,麥浪滾滾,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穿梭于麥海中,昭示著一年一度&ld
□晚報記者 滑清泉
村頭樹蔭下,張忠民老漢嘴里叼著香煙,與村里的同齡人悠然自得地聊著天。微風吹拂,麥浪滾滾,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穿梭于麥海中,昭示著一年一度“三夏”大忙季節的到來。
俗話說:麥黃時節,人更忙。然而,5月31日下午,記者走進平輿縣李屯鎮閆坡村張莊村,映入眼簾的卻是村道上,三五成群的村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他們輕松自在的神情令人頗為感慨:“三夏”大忙季節似乎與這些世代以耕種土地為生的人們毫無關系。
村民悠閑自在成“看客”
“土地都流轉出去了!”見到記者采訪,這名耕種于這片土地上數十年的老漢眼望遠處金燦燦的麥浪,深吸了幾口手中的香煙,語氣中帶著淡淡的落寞。
張忠民老漢告訴記者,張莊村不算大,幾百口人中大部分青壯勞力外出打工。去年秋收后,適逢附近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希望承包土地,村里的老少爺兒們經過合計,就把世代耕種的土地承包出去了。
“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干不了了。”回想起當初下決心把土地流轉出去的情景時,張忠民老漢對記者說。在他看來,人家專業合作社有機械、技術,樣樣都比他們農戶強,地交給人家種放心。
畢竟是種莊稼出身,種了一輩子地的他與村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對土地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深厚感情。“突然閑下來,心里感覺有點兒慌亂!”張忠民老漢笑言,自從土地流轉給人家后,他們就算“退休”了,閑來無事就一起坐在村頭看著莊稼一天天成長,談心聊天,回味往事。
他說,這不,麥收大忙季節又來了,雖然無事可做,但忙慣農活的老少爺兒們每天都要到村頭看看。“看一看,心里就很舒坦。”在他看來,盡管村民在大忙季節成了地地道道的“看客”,但看眼前、憶往昔、作對比,仍然是一種享受和精神慰藉。
現代化機械
挑起搶收搶種重擔
與村民的“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平輿縣誠信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宏力。
“忙上加忙。”在不遠處的數百畝農田里,王宏力一會兒駕駛裝載車接剛剛收割的麥子,一會兒指揮十多臺車輛參加“三夏”麥收會戰。
王宏力告訴記者,他經營了兩個預制廠,平時十分繁忙。自從去年兩個兒子成立了合作社,流轉了六七百畝土地,他就被“拉下了水”。
一切為麥收讓路!眼看大片小麥成熟待收,5月31日一大早,王宏力便把兩個廠子的活兒全部停下來,駕駛著小轎車帶著兒子和工人來收麥。“廠里能調來的機械全部調來了。”用袖子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水,這名中年漢子笑著說,為了打好“三夏”攻堅戰,他花幾十萬元錢購買了兩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一臺播種機和秸稈打捆機。
為加快進度,王宏力制訂了現代化的搶收搶種流程:前面兩臺大型聯合收割機齊頭并進,收割麥子,同時實施秸稈還田;接踵而至的是嶄新的播種機施肥、播種。“那塊地的小麥是上午收割完的,秸稈也全部打捆回收。”順著王宏力手指的方向,高速運轉的打捆機“吐”出一個個方形秸稈捆,恰似一個個小饅頭散布于田間。
王宏力說,為了進行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社還飼養了上百頭肉牛,這些回收的秸稈將全部用于喂牛。“時間緊、任務重。”指著眼前的這塊地,他說,這幾天有雨,他們一方面要抓緊時間收割小麥,一方面還要趁墑播種秋作物。
“計劃明天下午,把這幾百畝地收種完畢。”聞著麥香,望著一輛輛滿載麥子的大型運輸車來回穿梭,這名疲憊的中年漢子臉上綻開豐收的笑容。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