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農機化發展方式 提升發展質量效益
今年我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85.2%
摘要:本報訊 (記者 王朝朝)近日,記者從全市農機化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市農機化工作圍繞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目標
本報訊 (記者 王朝朝)近日,記者從全市農機化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我市農機化工作圍繞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目標任務,圍繞轉變農機化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效益這條主線,以調整優化裝備結構布局、主攻薄弱環節、推進先進適用技術為重點,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在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推動我市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是: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5.2%,農機化服務總收入達到48億元,農機總動力達到1450.6萬千瓦,玉米機收率達到60%,花生機收率達到75%,農機專業合作社突破900個,農機跨區作業達到3500萬畝。
著力落實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我市今年共爭取國家政策資金1463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0%。市農機局要求,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在解決各縣區真正的薄弱環節上,實行不同品種的機具占用資金總額的百分比,真正解決好機具的發展和結構優化的關系,真正緩解農民購機的剛性需求與補貼資金短缺之間的矛盾。
著力突出農時,全力組織夏秋農機生產。以小麥機收、玉米機播、花生機播為重點,及早謀劃三夏農機化生產,加強領導,搞好協調,綜合服務,確保夏糧顆粒歸倉,秋糧適時播種。加強服務和引導,繼續保持我市農機跨區作業在全國的領先地位;適時組織開展跨區作業出征儀式,繼續叫響“天中麥客、收獲全國”的品牌效應,大幅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以玉米機收、花生機收、秸稈機械還田、小麥機播為重點,打好三秋農機化生產攻堅戰。三秋農機化生產要突出薄弱環節,加大宣傳、引導,敞開補貼玉米收獲機械,力爭今年我市玉米機收取得新突破。繼續推進“河南省農機跨區作業信息網絡設施和智能調度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加快信息化與機械化。切實加強農機安全生產工作。認真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緊緊圍繞保障農機化安全發展這一核心目標,以積極開展“安全河南”和“平安農機”創建活動為載體,不斷加強源頭管理、執法監控、宣傳教育,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和“安全生產月”活動,大力推行年檢年審、辦證掛牌進村入戶、農機安全進校園等親情化服務,著力提升農機安全監管水平,延伸服務鏈條,切實保障農機安全生產繼續呈現良好態勢。
著力抓好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不斷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在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建設中,和各縣區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建設工程結合起來,通過各專業社的多種經營、土地流轉、委托管理等形式,不斷增強農機專業合作社自我發展能力。各縣區注重農機專業合作社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大力開展農資銷售、糧食收儲、良種繁育、種養加工“一條龍”等經營模式。選準培育重點。把各種制度健全、基礎設施完善、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重點,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專業社扶持資金、申報省部級示范專業社等方面給予傾斜,做大做強一批示范帶動能力強的農機專業合作社。西平、汝南、遂平、驛城區四個單位繼續落實和昊華駿化集團簽訂的小麥、玉米秸稈收儲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雙方優勢,合作互補,共同推進,減少秸稈焚燒,全力支持我市的秸稈禁燒工作。
著力加大協調力度,繼續穩步推進企業改制。按照市政府出臺的企業改制政策,未雨綢繆,把握重點,關注難點,指導農機公司盡快制訂改制方案,交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盡快變現資產,籌集更多改制資金;盡快和國資委、人社局、財政局等局委協調職工安置方案,盡可能地爭取優惠政策,認真做好職工安置、足額發放安置費用等相關工作,以加快推進農機公司改制,穩定職工隊伍,構建和諧社會。
著力加強部門聯動,全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各級農機系統按照“科教興農、人才強農、新型職業農民固農”的要求,立足改造傳統農民、引入新型農民、培育職業農民,推動農業經營主體職業化,開展農機化教育培訓大行動,舉辦多期“政企聯動”農機維修高技能人才培訓班和重要農時主推技術培訓班,借力農業技術推廣骨干培訓計劃、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程等項目,開展“百千萬”農機化人才建設,重點培養百名高素質農機化科技領軍人才、千名基層農機推廣骨干人才、數十萬農機職業能手。
著力參與土地流轉,全力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擴群、提質、增效、升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為發展定位,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機組織化程度為目標,繼續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通過政府推動、主體帶動、項目拉動、政策驅動等方式,依托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積極、穩妥、有序地促進土地向農機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流轉。
著力強強聯合,大力開展農機安全互助保險業務。今年,市農機局將在驛城區、汝南、平輿、正陽等地開展農機安全互助保險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采取以點帶面的方式,進一步統一思想,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影響面,以市、縣區各級農機化協會為依托,在全市全面開展農機安全互助保險工作。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