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李光耀給新加坡留下了什么
摘要:新華社記者 徐劍梅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23日病逝。作為新加坡開國之父,他為新加坡的社會發展和經濟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是新加坡建國50周年。在這50年里,李
新華社記者 徐劍梅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23日病逝。作為新加坡開國之父,他為新加坡的社會發展和經濟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是新加坡建國50周年。在這50年里,李光耀長期執政新加坡。在他執政期間,新加坡創造了在一代人時間里變身發達國家的奇跡,從196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400多美元,到1991年超過1.4萬美元,再到2013年的5.5萬美元,不斷跨越發展,全球競爭力名列前茅。
這些只是可量化的指標。在一代人時間里,新加坡從貧窮走向富裕,從脆弱走向穩定,從腐敗走向廉潔,從人情關系社會走向全面法治社會,從缺乏歸屬感的移民聚散地變成族群和諧共處、身份認同感強烈的國家,從“地圖上的一個點”發展成有重要地區乃至國際影響力的國家。
新加坡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發展奇跡。這一奇跡所產生的影響和意義在于,新加坡所走的道路不是一條西化之路,而是一條堅持自力更生、博采東西方之長的新加坡現代化之路。
誠然,這一奇跡絕非一人之功,本身亦非十全十美。但作為新加坡奇跡的“總設計師”,李光耀功不可沒。正如法國前總統希拉克所說,是他帶領新加坡走上了“進步的捷徑”。而且,這條“進步的捷徑”穩定且可持續。
李光耀是一名政治家、戰略家,更是行動派、實干派。他擁有前瞻性和開放性的國際視野,對國家在現代世界如何生存始終保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對西方經驗并不照單全收,而是精挑細選;面對西方媒體歪曲事實的抹黑,也從不怯于拿起法律武器來回應。
不僅如此,李光耀從不把目光停留在眼前。半個世紀以來,新加坡政府始終緊盯亞洲和世界的最新發展趨勢,感觸潛在危機,審時度勢及時應變。李光耀相信全球化,相信自力更生,相信變革圖存,相信每個國家都需要也能夠探索出適合自己的現代化道路……這些,都是他留給新加坡的寶貴精神財富。 (新華社北京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社)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