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愿服務點贊雷鋒精神
摘要:人民網評:以志愿服務點贊雷鋒精神鄧海建今天是第52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16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志愿精神在國際上定義有三:一是志愿,二是不為報酬,
人民網評:以志愿服務點贊雷鋒精神
今天是第52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16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志愿精神在國際上定義有三:一是志愿,二是不為報酬,三是利他。雷鋒的行為踐行了志愿精神,因此,中國青年志愿者日定在每年的3月5日。
今天,社會在轉型,利益在調整,多元訴求與價值嬗變令我們時常要問一句:雷鋒精神走遠了嗎?我們為什么還要學雷鋒?其實答案也很簡單,一言蔽之:雷鋒是屬于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英雄,但雷鋒精神卻是屬于人類、屬于世界的基本價值遵循。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和《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意見》精神,在“學雷鋒紀念日”前夕,中宣部向全社會公布了第一批50個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50名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美德恒久,感動常在。這起碼說明,2015年的雷鋒精神,不僅契合“君子遵道而行”的傳統道德規則,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時代之聲。
西方有學者指出,“如果說人類發展前500年是技術革命帶動全球的經濟發展,那么今天,人類正處于一個十字路口,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后500年社會學、社會服務將成為地球上生存的重點,人類也將開始重新調整自己”。調整是一種重塑,而重塑是新的力量整合。譬如老人跌倒了,就算攝像頭準備不齊全,還是要有人伸手出來扶一扶;譬如再忙再累,社區的公益活動,還是要抽空盡點義務;譬如網絡社會里可以“任性”遨游了,碰到謠言炒作,起碼不會當個“鍵盤俠”去煽風點火……新時代的公序良俗,或者說是契合現代公共治理的意識,需要一種志愿意識,需要承續雷鋒精神。
雷鋒精神洋溢在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傳遞著正能量,托舉著新夢想。一方面,越是物質發展,越重精神引擎。以雷鋒精神為標志的時代精神,是社會創新、時代進步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撐、方向導引。另一方面,精神的價值、思想的偉力,更是推動“四個全面”有序落地的重要保障。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志愿服務事業。于此而言,雷鋒精神是指引,更是抓手。
當然,精神的學習本身就是與時俱進的傳承。每個特定歷史時期,都有年代特征鮮明的“雷鋒STYLE”。自2008年以來,歷經一系列重大災難與國際活動的洗禮,中國志愿精神已經從頂層設計到坊間田頭,內化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兌現為轉型期的公民責任與公共道德。今天我們學雷鋒,也許很難去臨摹“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美德,卻可以在飛速的動車時代,找到雷鋒精神的新領地、新舞臺。
今天,我們不妨以志愿服務點贊雷鋒精神,向不走的雷鋒精神致敬!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